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永不忘却的记忆

时间:2021-01-21 15:59:30

  陈丽娟

  70年前,朝鲜战场上“东方精神”让志愿军所向披靡。当我们回首抗美援朝战争时,永远铭记着那些牺牲在战斗一线的烈士和战场上的英雄们,还深深地感谢那些默默奉献的医疗救护人员。我的舅父就是一名医务人员,一位从朝鲜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往事舅父忘记的不少,但一说起抗美援朝,老人便神采奕奕,目光炯炯,一切都记得那么清楚,好像昨天发生的事情。

  1951年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响彻中国大地的雄壮有力的、鼓舞斗志的歌声中,正在上中学的舅父没有给家里打招呼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外婆外公知道时,载着舅父的列车已过了鸭绿江到达了朝鲜。

  1951年的初春,朝鲜是那么的冷,滴水成冰。穿着厚厚的棉衣也感觉入骨的寒冷。舅父分到了医院当了卫生兵。到这里才知道环境是那么恶劣,条件是那么艰苦。医院设在一个很大的山洞里,诊室、手术室、病房全在洞内。在这里美国飞机不分前后方,洞外经常响着敌机的轰鸣声和炸弹爆炸的声音。洞内的医务人员像战场上的战士,全力以赴紧张地抢救着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

  在战斗最激烈的日子里,医院更是繁忙,手术室抬出去一个伤员,马上又抬进一个伤员。往往是刚处理好一批,一批又送到了。医生一天最多要做60台手术,护士则要看护几十个伤员。清理伤口、换药、打针、喂药、喂水、喂饭……都是一路小跑。为了有效地救治伤员,医护人员尽量地做到了,伤员来了进房子快、补发被服快、检查抢救快、治疗快、办理转运手续快。有时一天只睡二、三个小时,有时还连轴转。没有输液架,就用纱布条吊起来,没有无影灯就用手电筒,想尽一切办法抢救伤员。为了保持伤员衣物清洁,冬天到冰水中清洗,双手都冻得像胡萝卜,风一吹便裂着大口子往下滴血。每到晚上,为了避免被敌机发现,所有的通风口都要堵上,各种气味弥漫在山洞里,让人难受。

  不少的伤员是烧伤和冻伤,没有止疼药,为了减轻疼痛,零下三十多度的冬天也将烧伤的部位泡在冰水里,那情景让人心疼。有个志愿军被炸伤,肠子都露在外面,虽在战地进行了包扎,但鲜血一直往下流,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抢救,但最后还是牺牲了。还有一个伤员两脚被炸断,浑身血肉模糊,刚进医院便没有了气息……每当讲起这些舅父昏花的老眼里总是充满了泪水。

  舅父从朝鲜回来,转业到了一家国有农场的医院工作。虽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但每当想起参加过抗美援朝,舅父就感到无比自豪。并以此为动力兢兢业业地工作,医治好了无数的病人。后来舅父当了医院的院长直到退休。退休后还发挥着余热,为病人排除痛苦,带来快乐!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