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桂林方氏世代簪缨、家世通显,鸿儒泰斗层出不穷。方家家风礼法谨严,族人谨言慎行,而在万历年间横空出世的方其义,却将这一常规打破,将原本“顾检束检约,不妄交接”的方家,变得四海豪杰争相往之,使得“方氏之风至是为一变矣”。
方其义(1619—1649),字直之,号次公,崇祯年间诸生。他出身名门,亲族中名人辈出:爷爷是大理寺左少卿方大镇,父亲是湖广巡抚方孔炤,哥哥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思想家方以智,岳父是山东布政司左布政使张秉文,姐夫是爱国名士孙临,而他本人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若从影视剧角度来看,方其义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古装男主。他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十指纤长,眉目秀朗,风流儒雅,出身书香门第却矫健善武。他飞檐走壁,“能踏壁直上,倒挂梁拱间,或腾身上屋,屋瓦无声”,可见功夫非同凡响。他勇力过人,能挽五百斤弓,曾与诸将竞技射击,将领们使尽浑身力气都无法将他的弓弦拉满,而他在轻松地引满后,又取两弓,张开双臂将弓箭开合数下,全军震惊。他射技精湛,百发百中。关于此技能,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南明时期,方其义曾受邀居于“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处,被黄视为上宾。一日,他随黄赴校场巡察官兵比试武艺。黄得功指着射击的将士们对他说:“公子亦能此乎?”方其义没有当即回应,待诸将射击完毕后,他拿起弓箭,朝黄得功一揖,说到:“聊资将军一噱(笑)。”遂连发数箭,皆正中靶心,令黄得功惊叹不已。
方其义不仅武艺高超,且素爱武装扮相。他常着短后衣,骑生马,挎腰刀,负弓箭。如此穿着在文学世家方家十分少见,还引发了不少趣事。明代著名画家曾鲸曾为方其义绘制一幅肖像画,画中他身束戎装,跨马佩刀箭,尽显河朔侠烈之风。一天,父亲方孔炤见到此画,问道:“是塞上射猎图耶?”注视良久,随即对方其义说:“神情类汝。”令在场的其他人忍俊不禁。
若只将方其义视作舞刀弄枪的侠士,那就是大错特错,太看轻他了。方其义天资聪颖,比起哥哥方以智,他的才情毫不逊色:五岁能辨四声,属对如流。稍长后,为诗文不假思索,捉笔立就,当场创作数十韵,“其兄愚者(方以智),诗名倾当世,(方)其义出,遂与齐名”。此外,他着墨书法、临池篆刻、击剑弹棋,无所不工。曾有人指出方其义的书法笔意似颜真卿,于是他便找来颜公的代表作《颜氏家庙碑》《争座位帖》进行临摹,不久后尽得其法。自此,他的书法冠绝江东,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周亮工曾赞叹:“(方其义)书抚鲁公(颜真卿),直得其神,曾为予书数箑(shà,扇子),藏之筴笥(cè sì,藏物的器具)三十余年,至今出之尚俨如初赠时。殁后,和尚(方以智)为镌其书于石,藏青原山中,人争购之。”
文武双全,年少有为的方其义自然闻名于时,加上他为人轻财好客,慷慨重义,凡诗人画史、羽衣剑客、弹棋格五、马医洒屑之属,皆慕名而来,彼此解衣推食,结伴而游。
纵然平日里恣意洒脱,但关键时刻方其义总能展现过人的勇略和胆识。父亲方孔炤巡抚湖广时,方其义随行前往。在与起义军的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深入对方阵营,下属官兵皆折服于他,与之出生入死,为“八战八捷”等战绩立下汗马功劳。父亲被陷下狱,“减死戍绍兴”时,他一路守护,为父亲保驾护航。途遇盗匪,他出舱与之搏斗,失意落水后,又浮至船尾,一跃而起,直上柁楼(tuó lóu,船上操舵之室,亦指后舱室),呼喝声中连发数箭,将盗匪们吓得四散奔逃,“岸上观者皆以为神”。
“浊世佳公子,方生称最贤。狂名胜楚越,侠气动幽燕。”凭借如此天资与才能,方其义想在当世有一番作为,肯定不是难事,但后来家国变故,令他壮志难酬,终年郁郁寡欢,竟至英年早逝,卒时仅三十一岁,令人叹惜不已。龙眠人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