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带你去看灯

时间:2021-02-18 11:26:54

  若论马灯灯史,我的老家洪山村算得上一个“老坛子”,祖训有云,万马奔腾方配得上丰年瑞雪。

  “腊月农事闲,锣鼓响连天”。忙完年货,村里一班小青年便在族长和老艺人的率领下练灯了,直到年三十,择一公用房舍,开始杀鸡祭祀,恭请“杭州铁板桥下24位老郎菩萨”,即灯神就位,称作“立坛”。

  从正月初一开始走村串户演出,是为“出灯”,既为增添春节气氛,也为村集体赚收入。为方便他人接灯,需提前在所要演出的村里贴个红纸告示,曰:“我村走马灯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来贵村演出”,此为“打灯帖”。

  出灯前,演员都要化装。“文臣武将”均戴不同盔帽,身披各色长衫战袍。“名将”头盔上插一对长长的雉羽,背后另有四面靠背旗。全体演员腹前挂马头,股后装马尾。马身均用竹篾扎成骨架,外用白布蒙覆,画出马的眼睛和嘴鼻。马头用布条通过两肩和马尾相连,可自由活动。化装结束后到灯坛拜祭灯神,用鸡血涂在马头上,敲锣打鼓。此时,演员已开始转为“神角”,从此一整天不得说话,进入人家时也不得踩踏门槛,需跨步而入。

  年灯演员都叫“神角”,为什么有的能说话,有的则需缄口?这就要看灯神牌位前那只反跷着二郎腿的祭品鸡了,若鸡嘴被一火柴棒子撑开,表明此灯神为“开口神”,采茶灯、瓦壳灯、旱船灯这些有歌唱内容的年灯即如是,神角自可随意说笑;龙灯因为演出时需要呼号以壮声威,也属“开口神”;马灯灯神牌位前的鸡嘴始终未撑开,供奉的就是“闭口神”。相对而言,这“闭口神”比“开口神”的规矩要多很多,所以,神角并不好当,出纰漏犯了忌,那是要增添很多节目的,大家都得埋怨。

  马灯一般有16~30名演员不等,扮演的多为古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马超、黄盖、吕布,也有前唐时期的薛仁贵、樊梨花,宋代的杨宗宝、穆桂英等等。按说,三国名人曹操应该位列其中,但罗贯中先生把他写成了“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老百姓对其也就深恶痛绝了。贪财好色的三姓家奴吕布能混进来,倒是凭着“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名号,人品虽差,但武功盖世,崇拜真功夫的布衣还是对其刮目相看。

  关羽在马灯中是个重要角色,被称为“老马”,安排在队伍的最后压阵。这也拜罗贯中所赐,人家号称义满天下,连江湖帮会供奉的都是他老人家,何况年灯?所以,他那一身行头和脸谱也比其他演员复杂:赤面长苒,眉毛画作卧蚕形,双目描成丹凤眼。胯下的“坐骑”是曹操从吕布手里夺过来转赠的赤兔宝马,须用红布蒙住。手握的兵器青龙偃月刀比所有演员的都要长、要大,因此,想演老马,先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点体力。其他演员干的也是体力活。演出时,“武将”左手提着马头上下快速提放,作战马奔跑状,右手或持兵器,或举战旗;“文臣”则手拿一把宝剑或鹅毛扇,也须“催马”奔走。

  最传统的演出就是“套球”,也叫“走圈”。在“小报马”(即头马,也叫探马,意为古代战争前派出去的探子)的带领下,第一个演员绕着第二个演员转一个圈回来,第二个演员绕着第三个演员转圈,依次转开,很快,场地上人马穿梭、铠甲耀眼、刀枪林立,煞是好看。一般演出途中遇到老坛村、土地庙、古树,都要在附近套几个球以示纪念。

  “排兵布阵”是再现大型古战场画面的表演,典型的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推演八卦阵”等。“主帅”站在一条长凳上,右手高举令旗兵刃,左手使劲提放马头,“众战将”“三军儿郎”围着“主帅”按固定章法穿梭。

  具体演绎战法的主要有“虾子戏水”“破篾”“欢头阵”。虾子戏水就是由“小报马”倒行至二马后再返回,二马、三马依次类推;破篾表现为一对或两队人马在行进过程

  中突然左右分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如同篾条被从中剖开,是为“单破篾”“双破篾”。在套球过程中,锣鼓声突然变得急促起来,众演员齐聚抱团,掩护“主帅”,如同一个圆圆的欢头糖。

  战马“亲嘴”反映的是武将在厮杀时马头相撞,按人数分为“四马亲嘴”(又称“羊子扎角”)“八马亲嘴”和“排马亲嘴”等。

  最后的节目有两个:一是“破车”,两名“车姑娘”(刘备的两位夫人),后面分别跟着一名丑角(车夫)。待到两车即将相撞时,关羽倒提青龙偃月刀往中间一插,将车分开,此为上演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二是“扫堂子”,关羽倒拖长刀绕着场地跑一整圈,意为关羽单骑杀出重围。

  为了增加看点,有时在演出之前安排一场“云童排字”。云童也是演员和神角,不过没有“战马”可“骑”,多为十几岁的男孩,每人手握两片木云,一阵锣鼓鞭炮后,或坐或站,或两三人托起一人,组成汉字的笔画,最后形成“丰年大吉”“天下太平”等喜庆吉祥的词语。

  马灯服饰叫“行隆”,行隆越光鲜玩起来越耐看。锣鼓则被称为“家伙”,家伙打得好听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马灯队伍至少有两班家伙:一班走在队伍的开头,作为开道之声;一班跟在关羽身后,可谓簇拥之乐。一头一尾,遥相呼应,吹吹打打。

  唢呐俗称“呜哩啦”,腔调可歌可戏,唢呐手只要会几首曲子便可。而敲打则比较复杂,演出基调大体有两种:一是套球时的声音,“嘣浓咚嘇嘇……嘇嘣浓咚嘇……”演员随着锣鼓声来回奔走。二是战马亲嘴时的声音,“嘇嘇嘇嘇嘇、吣(停)……”各人手提马头面对面在最后“吣”声发出时轻轻一碰。

  队伍行进途中也有两种打法。一是慢走马的“嘣嚓音”,俗称“肥冬瓜”,先是鼓响开头“咚咚咚……”,紧接着锣和罄钵开始敲出“哐哐叮哐叮哐哐……”的合奏声。二是“七嚓音”,又称七嚓家伙,也是鼓手起头,但首先发声的不是鼓,而是击打出竹板的“答答”声。打七嚓家伙时,鼓手在脖子上挂一个鼓架,左边是鼓,右边多了一个敲击的竹板。这种声音特别悦耳,但需要锣鼓手耳聪手快,密切配合。起调为:“答答答,咚咚咚……滴答滴答哐,哐哐叮哐哐……”七嚓家伙最为欢快的声调叫“八哥子洗澡”:“呔——哐!呔——哐!呔呔呲呔呲呔呔!呔呔呲呔呲呔哐!哐哐叮哐哐……”队伍行走时,两种打法的锣鼓一起敲响,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常常引得看热闹的人们跟着跑出好远。

  演出后,接灯的村都要给个红包,与某个演员是亲戚的人家则上前披红挂彩,在其马头或靠背旗上挂一段大红布料,另外再给个小红包和一对方片糕。很多演员都想到有自己亲戚的村去演出,不仅能捞点外快,还感觉特有面子。

  正常情况下,马灯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家。到了吃饭时间,演员们就在演出的村子“吃灯酒”。一户安排一个神角和几名服务人员。神角是不能说话的,必须有人跟着服侍。到用餐的人家门口时,等候鞭炮放响从正门跨入,端坐上方。神角也不能自己添饭夹菜,需要有人盛好后端到跟前。用餐结束后,接待的人家还得准备一盘茶叶米放在桌子上,由神角端起撒在堂前书几上,再把桌子略略拖移一下,意为代替灯神赐福该户。有时遇到讲究的人家,即使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要跪着迎进请出。村里要是有屠户,都会争着请“张飞”,因为老张是干屠夫出身的,将其请到家,今年生意会很好。演关羽的若是遇到村里有铁匠,就会特别受欢迎,此系关羽打过铁的缘故。演刘备的则通吃了,这厮卖草鞋的时候便到处宣称自己是汉室正统,后来果然做了蜀国皇帝。我演过刘备,曾在一个村里被几户抢着往家里拉,拽破了“龙袍”。

  要是演员不小心踩着人家的门槛,那就要“朝香火”了,即全体演员都要上门在这户人家堂屋里转一圈再出来。演出时如果有演员摔了跤,则须绕着整个村兜一大圈。还是前面那句话,神角并不好当。

  走马灯玩到比较远的地方,若晚上赶不回来,就得就地卸妆安排休息,称“下马”。因出发前考虑到要下马,领队提前捧来灯神的牌位,众人依次在牌位前磕个头,卸妆后就还“神”为“人”了,此时就可以说话了。第二天所有的仪式和在家一样,杀鸡祭祀、化妆,浩浩荡荡再奔向新的舞台。整个正月里具体玩多久才结束,是不确定的,有的十天,有的半个月。最后一天的演出叫“圆灯”。圆灯须在自家村里,将全村各家香火“朝”过后,再将所有节目一项不落地演一遍,最后将灯神牌位捧到一个池塘边火化掉,卸妆后迅速往家跑,传说谁先跑到家谁家先发财……
 马灯一出场,春节的气氛扑面而来。吴云峰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