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宪法
树林冲是太湖的一个山村,九井溪于村蜿蜒而过。明初卜居于此的树林冲李氏,耕读起家,宦迹于世。有清一代,树林冲李氏家族一门十一进士,李振钧更是大魁天下,地方文运极尽一时。
李振钧(1794—1839),字仲衡,号海初,太湖人。李振钧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李长森(1756—1823),乾隆四十九年二甲一名进士,官至布政使;其兄李振祜(1777—1850),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李振钧自幼聪慧,5岁入学,能辨解四声。
家庭的熏陶,以父为最。李长森一生宦迹山东、贵州、云南、广东、河南、河北、四川、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李振钧由此度过了童年、少年与青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振钧的学识盖过同时代学子。科举是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内容并不尽于四书五经,包括为官从政的知识与技能。有一科广西乡试,考及山芋种植。学与识,同样是传统社会成才的关键。
嘉庆十四年(1809),十六岁的李振钧前往武昌,与湖广总督汪志伊之女汪正珠完婚。汪志伊是清中期著名的桐城高官,汪志伊十分器重这位乘龙快婿,对李振钧亲授课程,期其早日蟾宫折桂。
嘉庆十五年(1810),十七岁的李振钧踌躇满志,第一次参加顺天乡试。倘若中榜,李振钧便是少年举人。但是,科场的竞争是激烈的,既有天赋又占尽优质教育资源的李振钧落榜了。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奋斗。
嘉庆十八年(1813),李长森远赴云南之任,李振钧奉母顾氏返回家乡太湖。途经安庆,李振钧月下登大观亭,撰联大观亭:“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还与客泛舟无此乐;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意气风发的少年,有着高远的志向,无视磨难如影相随。李振钧之妻汪正珠体弱多病,嘉庆二十年(1815),岳父汪志伊书招女儿远赴福建,寻名医就治。未曾料夫妻一别,竟成永诀。噩耗传来,李振钧悲痛欲绝,《自伤》诗云:“双飞本是结同心,别鹤巢空侣莫寻。
月冷海天云寂寂,花残风雨夜沉沉。看人往日悲僵瑟,嗟我于今亦碎琴。欲觅鸞膠心未忍,关雎从此少知音。”
科场磨难,更超寻常。李振钧七赴江南乡试,方于道光八年(1828)考中举人。这一年,李振钧三十五岁,少年才俊早已变成资深“复读生”。
道光九年(1829)会试,南皮人刘有庆夺得会元,李振钧中榜。殿试时,刘有庆只名列三甲第五十五名,李振钧一举反超成为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
李振钧居官仅仅十年,四十五时英年早逝。衰世之下,李振钧仅以诗文书画留传后世。一个半世纪后,状元赵文楷、李振钧的裔孙赵璀、李敬晟相聚太湖。昔日的文化世家,如今人才辈出,可见“状元文化”的意义。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