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斌
最近网上出现一个热词,叫“躺平”,引发了广泛热议与讨论,我也想就此聊聊个人看法。
所谓的“躺平”,主要是不想奋斗了,低物欲、低消费,佛系生活,以降低“能量消耗”来维持最低最舒适的生存状态,如同瘫倒在床上地上一样。也可以理解成感觉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期望值的人,被生活压垮了,索性就躺下了。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从曾经的农村户口转为城市商品粮户口,再到招工进厂转为正式工人;从曾经的车间小工人到办公室小职员,再到走上企业中层管理岗位,靠的是一路奋斗与拼搏。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经的我,工资微薄,待遇低下。一直到本世纪初,我的工资待遇才有所改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党和国家的发展红利,拿着虽然不高但却稳定的工资。按现在的说法,我可以“躺平”了,可是我没有。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一代人,吃过苦,挨过饿,生活、家庭和事业的重担,让我们不敢轻易说“躺平”。
再看看现在,面对现实,部分年轻人选择“躺平”,主要还是因为买不起房、结不了婚、生不起孩子等等,996,加班熬夜,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挣来的工资都交给房东了。有网友表示,“躺平”是对不公的另一种表达、不想成功当然可以不努力,和家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也是一种存在方式。也有网友表示,年纪轻轻就“躺平”了,那多没意思,除了让亲人伤心,身边的人耻笑外,你不会获得更多。
针对年轻人选择“躺平”的现状,不少媒体和企业家们已经表达担忧,认为时代需要奋斗精神,应该努力追求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双丰收。“躺平”只是一种逃避,而不是应对。
网民对“躺平”的担忧,我个人认为没太多必要,因为选择“躺平”的年轻人毕竟是少数。如果“躺平”是为了更好的调整状态,不那么浮躁了,或许利于今后更好的出发。此外,从整个群体角度来说,历来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十几年前,都在讨论“8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事实上,“80后”有些还很优秀,而且正慢慢成为社会中坚。而现在的“90后”、“00后”自然也不会例外。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