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周总理和严凤英的故事

时间:2021-09-08 18:06:46

  在严凤英的演艺生涯中,最令她难忘的是周恩来总理对黄梅戏,对自己的关心。她曾多次对身边的人说过,她最敬仰的人就是周恩来总理,最佩服的人也是周总理。

  1958年1月,在庐江为工人同志们刚刚演完戏,严凤英和同事们又被连夜接回合肥,要参加接待领导的演出。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周总理。严凤英听说是为周恩来总理演出,心里是又紧张又激动。当晚演的是《打金枝》。内容是皇帝的女儿升平公主自小娇生惯养,不尊重公公郭子仪。被丈夫郭暧训斥后,又反向父皇告状,要父皇杀掉丈夫的头。结果父皇没有偏听偏信,反而教训了公主,使夫妇言归于好。

  这是初次为周总理演出,那天晚上登台前严凤英有些紧张。她透过边幕向台下看,却看见观众席里的周总理十分慈祥和蔼地看着台上演员的表演。严凤英立马就有了信心,顺利地完成了当晚的表演。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招呼大家一起合影。大家都把总理请到中间就座,但严凤英注意到总理特地把最中间的座位让给剧团里年纪最长的老艺人丁永泉,自己却退到最靠近下场门的边座。总理的这个动作让严凤英心里油然升起崇敬的感觉。严凤英也学着总理将中间的位子留给其他演员,自己找靠边的位子。

  这时,周总理环顾四周喊道:“哎?那个骄傲的小公主呢?”

  旁边的同志们赶忙把严凤英推出来:“总理,她在这里!”

  周总理亲切地招呼着严凤英,像一个长辈一样亲切地拉着她坐在自己的身边。他仔细地询问严凤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勉励严凤英要努力学习,认真唱好黄梅戏。

  初次的见面就让严凤英对周总理产生了十分的敬意,她感受到了总理像长辈一样地关心和爱护,也使自己有了更加向上的动力。这一天晚上她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总理接见的情景,被她记在了日记里。

  1958年4月,严凤英随团去武汉为中央会议演出。在武汉,她第二次见到了周总理。次日,在剧团开会演出总结时,周总理又一次来看望演员们,并表示了对大家的感谢。对于一个百忙之中的国家领导人,能够放下工作专门登门探望感谢这些演员们,这是严凤英做梦也想不到的啊。

  1959年春,经过整理和改编过的舞台剧《女驸马》在上海演出时,严凤英再一次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告别前,总理对严凤英说道:“我们到北京再见吧!”严凤英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她拉住当时的剧团领导老吕悄悄问道:“总理难道我们要去北京演出?”一边陪同总理看戏的省领导哈哈大笑:“总理是叫你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当下,严凤英的眼睛湿润了。

  是啊,一个在旧社会里饱受欺凌的女戏子,在新中国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她入了团,又在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和全国文联担任了众多的社会职务,还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现在,总理又嘱咐她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会议期间,孙维世大姐专门找到严凤英谈心,动员她积极迈出向党靠近的步子。也就是在那次会议后,严凤英回到安徽即认认真真地向党组织交出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时间来到1963年春天,参加完中国文联三届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听取了周总理作的关于《要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报告后,严凤英深受感触。

  当时的演出团体贪大求洋,一味照搬外国模式,每逢演出必将乐队排列在乐池,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只顾自己按部就班,至于观众们的感受全抛到脑后。总理不止一次地提出,希望能改进这个问题,但是在一些地方就是贯彻不下去。

  会后的分组讨论中,严凤英在发言时说了这样一件事:“省里的一个黄梅剧团在山东的一个县城巡回演出,当地剧场条件简陋,没有乐池。于是剧团就用红布把第一排观众席给围了起来,隔成了一个乐池。乐队就在里面演奏。大戏一开,主胡、高胡像一堵墙,锣鼓钗钹喧宾夺主。妨碍了观众看戏,闹得大家火冒三丈。”

  一次,就有一位坐在乐池外的老乡忍无可忍,拔出烟袋锅,照着打鼓佬的脑壳上敲了两下。打鼓佬被敲得莫名其妙,回头问老乡要干啥?这时,严凤英用山东口音模仿老乡的话说道:“是听你的?(又一指台上)还是听他的?”

  这份发言被周总理看到后,半夜他乐得忍不住笑了出来,把邓大姐都给惊醒了。他专门把严凤英、袁雪芬、张瑞芳等几位演员请到家里吃饭。席间,总理还专门要严凤英把这段故事再说一遍。听完严凤英绘声绘色地描述完后,周总理开怀大笑,他风趣地说:“本来这是一个小小的戏曲乐队的问题,讲讲道理就很容易解决的。没想到非要动动‘暴力’不可!”

  那天严凤英她们在厨房帮邓大姐打下手时,听到邓大姐满含歉意地说:“今天很对不起大家,菜准备得不多……”等人少些了,邓大姐又悄悄地对严凤英说:“总理最近应酬比较多,这个月的工资都用完了。”起先严凤英以为大姐说的只是客气话,等到听了后面的这句,她的心里震惊了:一位日理万机,无私奉献的国家总理,竟然要靠借钱生活!

  总理的光辉深深印在严凤英的心里,有这样的榜样在前面引路,自己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条件要向组织索求,还有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完成呢?
 (本文作者系严凤英次子)王小英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