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我和她

时间:2021-09-18 18:34:17

  接到快递电话,以为是昨天下单的书到了,拿到一看,是汪琼从杭城寄来的三本精美的丰子恺系列笔记本,装在雅致的盒子里,盒子上一群白鹤飞向红日。

  我与汪琼相遇于师范。十四五岁的年纪,喜欢成双结对。她能说会道,绣口一吐,就是半池春水。她爱读善写,大笔一挥,就是小诗一首。她博闻强记,考前磨枪,总是名列前茅。

  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在自己的时光里沉浮。再见时,她已安家宜城。

  2005年暑假,第一次去她家。吃完饭,她就把我拉进书店,站在一堆专业书前,非要我买。那时我最讨厌看枯燥的理论书,更喜欢读小说、散文。可是,她意难却,只好选一本。

  我知道她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开始想去了解她,于是读她的博客,这才发现,她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理解,已经高居云端。我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她的世界里,学生是最美的花朵,在我看来顽劣的,甚至是无可救药的双差生,在她那里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她的精心打磨下熠熠生辉……我一直自诩是个负责任的老师,曾经为学生的逃课忧心忡忡,也为学生的玩世不恭彻夜不眠,总是一味地去责怪学生、家长、环境,很少反思自己,不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那时开始,我每周读书、写作,雷打不动。

  2011年,我通过选调,进入县城新建学校,发现原来仅凭着勤奋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招数不灵了,因为别人也同样努力。教研员告诉迷惘的我,读书。可是,读什么呢?马上打电话给汪琼。她高兴极了,给我开了许多书单,尽管我似懂非懂,还是认真做了笔记。

  其实,师范时我也是文青一枚,晚自习也无病呻吟将平常的日子叠成浅浅的哀伤。只是,工作后在柴米油盐中苟且,遣散了文字。学校第一次元旦晚会,要每个办公室派个代表演讲。这个任务落到我头上。演讲稿倒也不难,我写完后发给汪琼,请她修改。她给我改了一个题目,又在语句上打磨了一番。一时语惊四座,多年后同事还提起。他们不知道,我的背后有一位指导老师。第一篇获奖论文《切得深,入得精》是她拟的题。第一篇发表的论文也经过了她的修改。现在,我偶尔也会受人之托,才知道给别人修改真不是举手之劳。

  读书也是这样。最初,我的阅读书目都是她提供的,她每读完一本书就把封面发给我,并附上精彩片段。后来,我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觅书籍。读到有意思的,也发给她。她喜欢的张定浩就是我发现的。我们常常戴着耳机聊书,下班路上聊,做家务时聊。她健谈,滔滔不绝,我迫不及待打断她,插入我的思考,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彼此都有新收获。天涯咫尺,她笑称和我聊天的时间比她老公都多。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也线下相见。不管是先前穿过曲折幽暗的老小区的楼梯,还是后来走上花木葳蕤的绿化带,看到她微笑着跑来迎接,我都会欢心雀跃。她说,她最喜欢冬天的树,抖落一身的繁华;我却热爱春天的树,迎来新生的蓬勃。或许,这是我们生命的不同状态。但我们都是一棵努力生长的树。听说坐快1可以直接到我家,她也抽时间过来。我们在怀安河的栈桥上看浮光跃金,也去海子故居沐浴诗风。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黄河之水天上来。说学生,说学校;也谈家庭,谈孩子;说过去,说现在;也谈困惑,谈社会。我们安心把自己最隐秘最柔软的角落袒露。安得携手,说彼平生。我们参与了平生,当然携手。

  她爱学生,爱她的老师们,爱她遇到的后学。她的朋友很多,教育界的许多名流,一线的草根老师。她不炫耀,也不迷信;不自负,也不傲慢。她易感动,也颇理性。她著作颇丰却无荣誉加身,连个特级都不是。我曾问过她,为什么她受到许多压制却依然善待一切,她说应该是她小时候父亲给予她无条件的爱,爱人是一种能力。
 三十年,穿过幽暗的时光隧道,有的原本很亲密的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为什么我们当初不十分亲密的同学却愈走愈近呢?我们讨论过,或许我们内心深处有着相同的特质,热爱读书,热爱教学,勤奋努力,十分要强。人生的际遇不同,她出发得早,我出发得晚。就像开头的白鹤迎日图,她带领我飞向那轮红日。郑丹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