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缕缕书香

时间:2021-09-22 16:47:28
 一天,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在网上买了我的一本电子书。我不知道自己的书居然还有电子版销售,于是上网看了一下,那本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阅读的电子书,封面设计得还是比较宜人的,只是我却闻不到书香。

  虽说新的阅读方式终将成为气象,不闻书香,也可以有别样新鲜的体验,但曾经闻过的书香,却是久久挥之不去的。对于我而言,许多的书因为它的气味让我记住了它,同时也记住了一截时光,一段故事,一个人。喜好闻书香,大概始于我上学念书时吧,每当新课本发下来,我总会一次次地用手轻轻抚摸书封,一次次地嗅闻从书中发出来的气味,有时还会将脸庞紧紧地贴在书页上。所以,我可以闭起眼睛,凭着气味准确地说出这是我读过的几年级的书,甚至能清晰地分辨出这是语文书,还是数学书。

  我们常说的“书香”,源自灵香草。灵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报春花科,又名芸香草。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描写道:“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为了防止蠹虫咬噬书籍,古人遂将芸香草置于书中。芸香草有一股清香之气,故而打开夹有芸香草的书时,也就香气袭人了。唐代著名的状元宰相常衮有诗云:“墨润水文茧,香销蠹字鱼。”后来,现代印刷术普及,书香又添了一层油墨之味。其实,在我看来,书香并不仅仅是芸香草的清香,也不仅仅是油墨的芬芳,当阅读已然成为一种生命状态时,那书中散发出来的就是生活的气味、人生的气息了。

  一想到《明刊名山图版画集》,一股樟木香味就会在我鼻尖弥散开来。那本书是父亲1973年冬天买的,他告诉我,这书里的五十五幅版画,都是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天下名山胜概记》一书的插图,将传统的山水画镌刻到版画中,非常精美。那时的我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没有去过什么地方,所以,我把这本书当成了宝贝,放在我们家的一只铁皮箱里。不知为什么,当我把书中的每一幅画都看完,相当于走了一遍黄山、雁荡山、衡山、九华山、嵩山、太行山时,突然间,我闻到了从书中发散出来的樟木香味,而且直到今天,只要说起樟木香,我便将之与这本书贯联起来。有些事真的无法解释,我不明白这樟木香味从何而来,是因为版画中透出的木质感,还是那一座座灵山在我心里撒播的馥郁芳香?
 那天,冬日晴好,阳光暖和,我把被子晒在了窗台上,午后,收回来的时候,我蓦然嗅到一股仿佛熟悉的气味。兔耳花?三叶草?枸杞子?好像都不是。我连忙打开书橱,从里边抽出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我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棉花的味道。二十二岁那年我以言惹事,生活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心情非常压抑,早春的一天,我独自骑着自行车来到郊外,就是在那片棉花地里,我读完了这本给我带来许多勇气和力量的书。循着汲取了充盈阳光的棉花的味道,我再次捧起曾留下一抹馨香的自己喜爱的书,缕缕书香让我回忆起那些已经远逝的时光和生活。简平

 

  

 

安庆日报社 ©版权所有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