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三进三出“铜陵报”

时间:2021-11-10 10:00:48

  钱春阳

  我和铜陵报社有不解之缘。

  早在1974年底,我就作为铜陵县两名学员之一,参加了《铜陵战讯》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凭刻苦努力和还算灵敏的新闻鼻、新闻眼,很快成为骨干。发稿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我采写的长篇通讯《喜事新办》,配合照片,发了一个整二版。因为迎合时政需要,曾轰动一时,得到总编和市委政工组领导高度认可。两个月的培训班结束后,编辑部报请市政工组同意,将我留用。可我是农村户口,农民是无法长期在报社工作的。而当时要“农转非”简直比登天还难。两个月后,我只得回到家乡,在钟仓公社办公室当了个编外的秘书干事。

  1982年,我在文化站时,转了城非户口,并被确认为“馆员”,有了正式工作。《铜陵报》闻讯又把我“借”了去,并专门为我在天井湖宾馆三号楼包了一间带电话的套间。这在当时来说,豪华得近乎奢侈。可见,报社领导对我的重视程度。同时,还专门向市委有关部门报告,再次要把我调到报社。我也发奋努力,全心写稿,且成绩斐然。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当年四月十三日的《铜陵报》。我一人在这张报纸上发了两条消息,其中一个头版头条,另加一个短篇小说。但最终仍没有调成。公开的理由是,因为我虽是城非户口,但只是个集体干部,不符合当记者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边是报社调不去,一边是县文化馆催要人。我只得在半年后悻悻然回到文化站。

  我的记者梦在1986年又死灰复燃。那时,我“电大”已毕业,并转为了国家干部。那天,县委查君德书记到乡里调研时宣布,市委周书记点名要调小钱到铜陵报社工作。同学、同事都为我高兴,争先恐后地设宴欢送我。报社总编也热情欢迎。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到报社当记者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但迟迟不见正式调令。我深深感觉到,去报社工作的程序还很多;路,仍然很遥远,不禁有些心灰意冷。这时,家乡党委召唤我回乡工作。我决心转轨定向,回钟仓乡当了党委组织委员。

  我这一次在报社时间最短,只零星跑了二十多天。掐指算来,十多年间,我三进三出铜陵报社,而今想来不禁感慨万千。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