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父亲的别称

时间:2021-11-12 10:55:47

  

张雨林

 

  国语教科书里,小孩叫自己父亲为爸爸,各地方都有对父亲不同的称呼,例如:陕西人对父亲称呼为“大大”,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这无可非议,但是,同住在一个村庄,对父亲却有不同的称呼,这就值得说说。

  我庄在改革开放前,对自己的父亲呼有:伯伯、大大、我爷、小爷,老子多种称呼,这些不同称呼的来历,无法追源考究,全凭各家各户喜好,这么多的叫法,唯一没有人叫自己父亲为“爸爸”,如果有人叫爸爸,反而被老人用枞阳方言说“鹅腔别调,半掉子”,我例举几户不同的称呼的代表如下:

  四一,他父亲四十一岁生他,就为他起名“四一”,以此庆贺,四一叫他父亲叫“大大”,四一现在也列入老年之列,现住县城享福。亚莲家还有多户人家,叫父亲为“我爷”,亚莲现住广州,和儿子住在一起,生活美满幸福;称呼父亲为伯伯的,在我庄占大多数,我和我房亲兄弟们,皆叫父亲为“伯伯”。称奇的是,我有位同学姓汪,从小娇生惯养,男孩子脑壳后留个小辫子,俗称老鼠尾,有一尺多长的辫子,他叫自己父亲为小爷,母亲为小娘,意思是现在养育他的人,是他小叔小婶,只有这样称呼自己的父母,他才能健健康康长大,这都是算命先生搞出来的。

  有人要问,同住在一个村庄,对父亲有这么多的称呼不乱吗?我坚定的告诉你,不会乱,因为大家世世代代住在一起,每人对同庄各家各户的锅、碗、瓢、盆、筷子粗,都一清二楚,我讲一个故事,以飨读者,有一个夏天早晨,一群小孩子在大门口玩耍,有一位老奶奶,在门塘边前随手折断一根黄荆条,追她孙子打骂说,“人家玩,你也玩,人家有老子(父亲),每开争十分工分,你老子死得早,全家就靠你妈每天争“六分工分”养家,你还不懂事,还在玩,还不快点回家拿屎筲、屎扒去捡猪屎,交到生产队,赚点工分,也减轻一点你妈妈负担”!奶奶的孙子,被奶奶这顿打骂,依依不舍离别小伙伴回家去了,老奶见自己的孙子一溜烟跑了回去捡猪屎去了,气也消失了,她又对一群正在发呆的孩子说,小黑子,你爷叫你回家看牛去,小六子你伯伯叫你到田里捡稻穗去等......;老奶奶说的爷爷,伯伯,小孩们都能听得明白,是自己的父亲在叫他、她们都不耍了,回家做事去,否者,少不了黄荆条子下挂面(用黄荆条打小孩后,留下一条条痕的雅称)。

  现在科技发达,日新月异,农村不但有高清电视看,而且还用上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用手机玩快手、抖音,再也不是年轻人专利了,七、八十岁老爹老奶玩手机成瘾大有人在,社会进步了,全民文化素质全部提高了,六七十岁老爹爹老奶奶,叫孙子接听儿子从外地打来的视频电话时说:“梓轩,快来与你爸爸视频! ”随着那些被叫大大、伯伯、我爷、老子的人,相继故去,这种不同的叫法,已为成为绝响了,只有在讲故事时,才会提到对父亲古老而又不同的称呼了,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最后我用黄庭坚的两句诗来形容我的心情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言作者痴,谁知其中味”!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