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好几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总是回答说,上学就可以有小伙伴,有好朋友了。我至今记得上学第一天的情景。为了一下子就能找到同一个班的同学,我们每人都按照入学通知书上的要求,在胸前佩戴了一块有颜色的小布片,于是,在操场上,红的找红的,蓝的找蓝的,绿的找绿的。就在找同班同学的这一刻,我立马知道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了,因为我欣喜地发现,我一下子就多了一大群小伙伴。所以,我上学特别积极,每天很早就去了学校,很晚才离开,天天和同学们泡在一块,也很快有了三四个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扎堆的,一起跑步、跳绳、打乒乓球,一起出黑板报、拔草、排练文艺节目。
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哭着说被父亲打了,大家听着听着,先是女同学,后是男同学,跟着一起哭了起来,那同学一会儿便破涕为笑了。也不是没有闹矛盾的时候,但最终总会化解,哪怕打一架,到后来也会友好地握手。说来,我也逃过学,那是因为被同学被好友误解,有了委屈,不过,只要他们在我家窗下大声地叫我一起去上学,一切就都烟消云散。“大家在一起开心啊!”许多年以后,小学同学搞了个聚会,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是啊,回想起来,留在记忆中的,不就是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那些温暖时光吗?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听到我对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的回答,人家会像看外星球人一样惊诧地看着我。到了后来,我自己也渐渐迷茫起来。如今的孩子被没完没了的测验、考试弄得每天都提心吊胆地去上学,然后无精打采地回家来,一天到晚捧着教科书,眼皮耷拉地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功课。几乎所有的人都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文凭,以后找个好工作。我很迷茫,难道这真是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的根本要义?我问过不少孩子,相当多的人告诉我,他们不觉得上学是件快乐的事,当一切都围绕升学这个唯一目标转的时候,学习本身也变得刻板、乏味,令人厌倦,而孩子成长中的别的主题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有的孩子还告诉我说,没有时间去交朋友,也不愿跟成绩差的做同桌,更不会和同学说心里话,甚至几年下来还没认全班里的同学。
前些天,我在去北京出差的飞机上读完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写的。在这本书里,大江这样写道:他的大儿子光是个智障孩子,当时,他们都不愿让光去学校,生怕他会受到伤害。“光为什么非去学校不可呢?……但是,这个连身为大人的我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光却自己找到了答案。”光去学校不久,就与一位同样有残疾的同班同学成了好朋友,他还帮助这位比自己还弱的小伙伴去上厕所。能对朋友有所帮助,这件事情对于在家中完全依靠母亲的光而言,是非常新鲜、喜悦的。后来,光在与小伙伴的相处中,喜欢上了音乐,而对他来说,这是开启内心,并且传递给他人让自己和社会有所关联的最有效语言。光与小伙伴、好朋友的相处,让大江也悟到了答案:“为了学习这些东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时代,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应该要去上学。”我想,这就是孩子为什么要上学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了——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让自己与社会有所关联,而其他的东西都在其次。“我认为这是自己人生里所得到的不计其数、各式问题的答案中最好的一个。”阖上书,望着舷窗外的云海,我听见了自己与大江健三郎共鸣的心音。简平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