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岚
可能是电子产品诱惑太多,又或是爷爷奶奶无原则的娇惯太多,不少孩子缺乏良好的习惯。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秩序混乱,是最让一年级老师头痛的事。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知道,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从来不缺热闹,更不缺活跃的气氛。因为这一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家伙都好表现,回答问题可积极了,每节课都是“我来我来”“我会我会”“喊我喊我”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可评判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光凭场面热热闹闹就够了,更需要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听课,有序作答,这样才有利于学习新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让一群“熊娃”在上课的40分钟里端端正正坐好,既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又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呢?我一直坚持让批评拐个弯,实现华丽转身。
一般情况下,一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5到20分钟,因人而不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也不一样。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他们往往表现为坐不住,手不自觉地翻翻书、摸摸笔,还有的眼睛东张西望,或者是盯着某处出神等。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一个点名提醒或批评,不但浪费课时时间,效果也不会好,伤了孩子小小的自尊不说,反而有可能会诱发其他孩子效仿,因为孩子都喜欢模仿,有时他们不分对与错。与其点名批评不好的行为,不如不遗余力地去赞扬那些坐得端正、认真听课的孩子。“看欣欣同学,真正做到了坐如钟,坐得端正,听得认真,老师下课要奖励她一枚小印章。小泽也很棒,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和黑板,值得我们学习。”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当大家齐刷刷看向他俩的时候,自然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而欣欣和小泽为自己能成为大家的榜样,会越发做得更好。
有时上课,当我抛出一个问题还没说完要求,有些会的孩子会迫不及待地举手,有的甚至直接站起来大喊“我来我来”,此时的课堂看上去气氛活跃,可是有部分注意力没集中的孩子还没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就被那些急于表现的孩子给打断了,还有的即使没听清楚,看到别人举手,也不甘落后地举起手。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采取批评的方式,去教育那些“积极分子”,打消了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可不是一件好事。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他们没有错。孩子们刚刚入学,还不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遵守课堂规则,学会安静地思考、有序地作答。作为老师,这时候就要想办法控制这种局面,使课堂归于平静,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空间认真思考。于是,我便不急不缓地说:“这么多小朋友举手,真好!说明你们都认真听课了,我该请谁来回答呢?这样,还是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吧,机会总是给表现最好的孩子。”此话一出,孩子们立马正襟危坐,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此时,我可以有充足时间重复刚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也都能听明白我要问的是什么,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每当课堂上出现抢着回答问题而混乱一片的时候,这种办法屡试不爽。渐渐的,孩子们也养成了端端正正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喜欢比赛,而开火车认字、读词既是游戏也是比赛,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检查学习效果的方式,也有利于老师发现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每次“开火车”,总是有个别孩子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卡壳。此时,我一般都会很夸张地说:“哎呀,文文同学在认真思考问题,都没注意火车到跟前了,快点接上,否则火车就要停下了。火车停下来,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火车才能顺利到站,生字宝宝们也才能安全到家。”让孩子们明白,原来自己担当着护送生字宝宝回家的重任,以后“开火车”要集中注意力,保证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而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转化学生。作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前,要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分析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选择不同的方式,让批评拐个弯,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