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田家炳小学文创社团开展美育文化实践活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两位老师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文创社团的孩子和老师作讲座。当天上午的讲座,丁哲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浙江大学博物馆的馆藏情况,还解析了《步辇图》《千里江山图》等几幅名画。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下午的讲座。
那天下午,我们赶到活动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长的画卷,这是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刻画精细入微,让我叹为观止。讲座中,浙江大学张娟老师告诉我们,古时候画家大都是用一些矿物作为颜料,比如石青、石绿、赭石、雌黄、朱砂等,用这些颜料在绢上、纸上、墙壁上作画。随后,山西太原师范大学刘向红老师和中国美院申展桥老师向我们示范如何用古人的方法作画,首先是将赭石混上胶水,把白色的画板涂成棕红色,用电吹风吹干。接着在墨里添水,把画板涂得更深一些,再吹干。随后用红笔描图纸上的画,并复写到画板上去,再将其他颜色加上胶,然后开始涂色,每涂好一层都用电吹风吹干,再继续涂。我们每人拿到了画板、样图、颜料、毛笔等工具,开始忙碌着自己动手勾画涂色。大家沉浸在作画中,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直到老师们喊停,我们才停下绘画,这才发现外面已是华灯初上。 杜明达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