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红
实行垃圾分类后,我家的快递包装纸盒、孩子喝牛奶的包装纸盒等等基本上就放置在阳台的一角。小区里不乏踩着三轮车、带着小喇叭的人,小喇叭录制着他们的乡音:“回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旧书、纸盒……”南腔北调,具有穿透空气的魔力,还有着一份坚持。
有时候在清晨被这样的“铃声”闹醒,需要的话,就喊一位上来。从事回收工作的人,大部分是男子,年龄比较大,沧桑感较浓,态度谦逊,有些还喜欢“唠磕”。有一位七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平时看到的都是他一个人,有次我问他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不歇歇?他说忙惯了,歇下来可能还不适应。但他不让老伴跟着来,因为他觉得老伴跟着他苦了一辈子,可老伴却想陪着他,他就坚决不让老伴跟在身边,自己天天的路线比较固定,天晚了就回家吃饭了,老伴端的热菜热饭上来,暖暖的。老人一边说一边笑了。老人家身体很好,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能让人感受他家庭的和谐温暖。
去年端午节,我与老公在家里准备将艾草绕成一个个“小把子”,方便晾晒和管理,需要清理阳台,便喊了一位回收的先生上来。看到一地的艾草,他笑眯眯地与我们谈起艾草的食用、药用价值,一看就是一位爱草人士。于是我们送了两捆艾草给他,反正是自家种的,不花钱,而且看他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想必也是坚持用艾草多年的。他说他看到这个小区里有一家一楼住户门口也种了一小片艾草,但他绝对不会去拔的。笑容洋溢,艾草生香。
还有一次上来的是一位北方汉子,戴着帽子看不清头发,看脸庞觉得他在“回收队伍”里算年轻的,同是北方人的他与我老公聊了几句,才知道他才五十出头,也是在部队熔炉里锻炼过的,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患有严重疾病,但他却不离不弃,带着妻子看病,家徒四壁也不放弃、不抛弃。妻子的病时好时坏,他靠回收废品支撑着家庭,说到动情处,他的眼角有泪光闪烁,拿下帽子,我们发现他的头发全白了。他掏出手机说,现在回收也进步了,有专门的APP,不扰民,以后有需要可以直接在上面“下单”,说到这里,他的脸色又生动起来,我立即下载了他推荐的APP。
回收,使资源又活起来,脏、累,但总有着这样的一群人,默默地从事,因为谋生、因为爱好、因为有意义……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