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大通年俗

时间:2022-01-28 13:55:42

  吴华

  大通俗语:“小伢小伢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说,一过农历腊月初八,大家就都开始准备忙着过年了。

  到腊八这一天,大通家家户户的女人早上一起来,就要拿出家中早就准备好的红枣、莲籽、糯米、桂圆、黑豆、籼米、银耳等物,用文火精心熬制“腊八粥”。因为吃“腊八粥”,是大通人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古老习俗。

  过后,家家户户都要“掸尘”。女人洗涤衣物,洗刷灶具,清扫室内积尘;男人则打扫庭院,将房前屋后柴堆杂物码放齐整,让家里家外焕然一新;辛苦劳作一年的大通周边农村人,寒冬腊月地里已没农活可干,一过腊八就呼朋吆伴去大通采买年货,置备家用的油盐酱醋茶,还有香烟、糕糖、白酒、肉、鱼等物,以备家中待客和过年走亲访友之需。因此,大通街每到腊八就喜气洋洋,开始呈现出浓浓的年味,商家纷纷售卖各种年货,街上人如潮涌,充满着节日气氛。

  过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间最大的节日,大通人同样看重。一过腊八,无论乡下、街上,家家都会忙碌起来,炒炒米、熬糖稀、做切糖,打米面,浸糯米、磨糯米粉(过年做元宵),做豆腐、炸生腐、制茶干,杀年猪等。大通人“过小年”多在腊月二十四过,从“过小年”这天开始,大通人家家都搞“送灶”“接灶”祭祀活动,说灶王菩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不能轻慢。再就是“过小年”这天晚饭前,家家都要“接祖”以示敬重祖宗,感谢祖先对后代的庇护。

  腊八过后,奔年的速度就明显加快了,直至形成固定年俗:腊月初十,天天上街;腊月二十,收拾整齐;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祀灶神;腊月二十五,账上走一走,该收的收,该还的还(因为大通有“过年不欠账、年后不要账”习俗);腊月二十六做豆腐、制茶干、腐乳,熬糖稀、做切糖;腊月二十七磨糯米粉,炸圆子(山粉圆、藕圆、糯米圆);腊月二十八杀鸡、杀鱼;腊月二十九去垢(理发、洗澡等);年三十穿新衣;年初一拜大年;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因大家都想干干净净过年,每到过年前大通人都要去理发、洗澡,大家不分昼夜去排队,就怕赶不上趟。

  特别注重过年的大通人,过去每到过年前,大通总商会都会安排各行业商会抓紧排练众多特色节目,以备年后巡演。最让人难忘的是八大商帮春节时组织的“五猖巡游”与灯会。五猖巡游不是每年春节都搞,只有当上一年遭遇水涝、干旱、起火、地震等自然灾害,商会才会组织五猖巡游。让青壮男子从现大通粮站后面城隍庙中请出城隍和五猖菩萨,沿和悦、澜溪老街进行巡游。

  大通灯会,过去基本上是每年春节都搞,除街上张灯结彩外,几支龙灯队伍年年上街巡游,更有各商会组织的高跷队、花船队、大通搬运站的舞狮队、“合作化”(为镇工商手工业联合体)的腰鼓队等上街巡游表演。高跷队的高跷有两米多高,他们巡游走累了,就靠在街边店铺屋檐上休息;花船队搞的高高的彩船下面安有木轮或胶皮轮,彩船四周扎着五颜六色鲜花,中间木板平台上有人扮演童男童女和八仙过海在上面歌舞,特别精彩。如今住大通明清古井边八十多岁的佘老,小时就曾在巡游花船上扮过童男;搬运站的舞狮队能在街上垒起的三四层高的大八仙桌上起舞腾跃表演,那功夫让人惊叹!

  最让大通人喜爱的是大戏园春节唱黄梅戏。大通人说,严凤英生在桐城,长在安庆,成名于大通。大戏园位于现大通粮站后面城隍庙下面,是木头搭起来的大舞台,顶上盖着芦柴,四周围着芦席,演员们利用城隍庙当化妆间。每到春节时大戏园外面芦席墙上,会贴出三位当家名角的彩绘海报,首角是桂月娥,大通人最喜听她唱的苦情戏《秦雪梅吊孝》;二角是严凤英,唱的《小辞店》非常好;三角是丁翠霞,是戏班主丁老六的女儿。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大通人除要开展“送祖”闹花灯,还要举办盛大的“长街宴”,这是大通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习俗。每到元宵节,大通人纷纷将自家的拿手好菜摆在街道中间的八仙桌上,到摆酒庆祝时,一两百张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条长龙,“长街宴”因此而得名,广为传扬。

  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久久成俗。大通的年俗现在已大多消失了,只剩下老大通人脑海深处那份并不久远的年俗文化记忆了。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