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克友
一个周末,趁着晨光晴好,我独自一人沿着玉带般鲜亮的乡村水泥路由南向北对枞阳县钱铺镇将军村来了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撇开公路,步入岔道,沿着八十八道台阶,登上马鞍山水库雄伟坚固的大坝,一大片浩瀚无垠的水面跃入我的视野。我被眼前水天一色、波光潋滟的美丽惊得目瞪口呆。水清水澈,一碧到底,青山,树桩,蓝天倒映在水里,构成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画。
微风一遍又一遍欲抚平蓝色绢帛的皱褶,几叶扁舟,在平坦的湖面犁出一道银白色的波浪,渐行渐远。一位老大爷佩戴着志愿者的袖章,手握一杆竹篙正在岸边拾取水上污染物。竹篙伸向水面后立即往回一拉,勾起的垃圾放进随身携带的垃圾袋里。“老大爷,您好。您捞垃圾有报酬吗?”“我家就住在附近,每天早上都要到水库边走一趟,看见垃圾就顺手捞起来。我有退休金,够生活。谈什么报酬。况且美化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老人十分健谈,同我聊起了水库的情况。马鞍山水库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黄镇将军十分关心水库建设,为水库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水库建成后,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于一体,造福周围一方百姓。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游兴建了大量选矿厂,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大涧,致使水库及上游河道,寸草不生,鱼虾灭绝。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染物荼毒水库。
“那污水太毒了,连农作物的根,岸边的树根都烂掉了。臭气冲天,几里路都能闻到。”老人摇摇头,脸色凝重起来。党的十八大以后,地方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果断关停了污染严重的厂矿,农业面污染源也得到了有效治理。投入资金砌堤筑坝,种花种草,植树造林。
“村级有河长,镇县也有河长。村里还配备了专职环卫工,定期对水道水面进行巡查和清理。你看水变清,空气变净,一个鸟语花香,白鹭翻飞的水上世界又回到我们手里。”说到如今的变化,老人发出爽朗的笑声,那爽朗的笑声惊动了岸边休憩的一行白鹭,一齐扇动着翅膀向对岸的密林深处飞去。
告别了老人,我继续前行,路旁的野菊成片成丛成簇地怒放着,热情的菊黄一路追随着我,笑着对我说岁月静好。霞光柔柔地抚过山岚,抚过水面,抚过静静的土地,抚过山脚旁的村庄,抚过一座座楼房。
突然一大片厂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迫不及待地朝加工厂跑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堆毛竹及粗加工产品,加工后的竹条像“束”字型摆在宽旷的平地上,散发着竹子的清香。工厂里不时传来阵阵的机器鸣声。走进生产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把长长的毛竹锯成小段,然后经过机器分成细条,编织制成竹片。
“铜乡映翠竹,茶漫三公山”,将军村是著名的竹乡,地处枞阳县西北部,群山环绕,毛竹资源丰富,是枞阳县毛竹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其境内的山上满是竹子,风吹竹叶响,一道道绿色波涛扑面而来。
竹子全身都是宝,可是现在使用竹制品的人越来越少,很多竹子因无人问津,枯死在山上,成为失宠的弃儿。工厂负责人宋总为竹子的遭遇心痛不已,为家乡人守着金山过着苦日子而焦急。通过调研,他发现了竹子加工的潜藏的商机,决定创办一家竹子加工厂,变废为宝。
虽然是毛竹加工的淡季,但是工厂里依然一片忙碌。宋总告诉我,在厂里干活的都是当地的村民,他长年要雇佣二三十个工人。加工厂加工的竹子半成品、成品销往全国各地,从而带动了当地竹农增收致富。
将军村的竹子是幸运的,因为它遇到了乡村振兴好时代;将军村的竹子是幸福的,将军人不断挖掘“绿色金库”,做活“竹”文章,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乡村之行,收获满满:美丽乡村,处处是风景线,时时听到振兴曲。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