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
从前阶段疫情期间发生在身边的两件事说起。
第一件事就发生在我同事身上。小朱是我们单位的医生,他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平时他和87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疫情期间,单位派他到隔离点去工作,他的奶奶由他亲戚照顾。众所周知,隔离点是全封闭管理,被隔离人员隔离期满可以离开,而医生得继续在那里为陆续进来的隔离人员服务。一晃近20天过去,还是不见孙子回家,奶奶开始情绪失控,甚至胡思乱想,想着是不是孙子出意外了,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了。后来单位派人前去探望才让她稍稍安了心。
另一件事是在养老院的一位朋友说我听的。疫情期间,养老院暂停家属探望,时间一长,老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开始失调,甚至有些老人开始“装病”,一会说这里疼那里疼,一会又说腿脚不利索赖在床上,一会又说没胃口不想吃东西,然后嚷嚷着要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子女前去探望,隔着大门远远看上一眼“病”就立马好了。
明明有人在照顾,明明养老机构设施完备,并且在生活、食宿、医疗和社交娱乐方面都完全能满足老人的日常需求,老人们为何还会出现无助和无望感?因为亲情才是人世间最大的财富。
现在每逢节日,许多人在考虑为父母长辈购买礼物,衣服、首饰、烟酒、美食……甚至有人说,还是直接给钱最好,让老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诚然,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年轻人都认为只要给了父母足够的钱花,衣食无忧就算尽孝了,却不知道老人最需要的关怀并不是奢华的生活,不是高大上的物质,而是温情的陪伴。
可能大家都还记得这样一则新闻。有个老奶奶被卖保健品的骗了数万元。事后,她儿子说,我们全家都不理解,老太太一辈子都省吃俭用,居然舍得买几万元的保健品囤在家里。原因是什么?听了老太太的话就不难理解了,她说,你们不知道,这个小陈保健品营销员对我真好,三天两头来家里看我,还帮我买菜买水果,我生病一个星期,都是他来照顾我。
这就是所谓的子女陪伴“缺位”,别有用心的骗子“上位”。
蒋勋说过:在心灵荒凉的时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搂搂他的肩膀,跟他撒撒娇。然而,现实生活中,儿女们的世界很大,有小家有事业,有许多无形的责任。逢年过节回到家里,借口平时工作忙、压力大,要趁着假期好好放松,不是忙着打牌就是刷着手机,或者赶场子般参加各种聚会,却抽不出一点时间陪父亲下盘棋,听母亲唠叨几句,更不要说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了。
世上最残酷的一句话,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有一句曾在朋友圈读到的话,同样令人催泪:“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爸爸躺在老家地上,而我在他的通讯录里。”生恩养恩,无以为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尽己所能去陪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常回家看看,常回家陪伴,陪伴才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