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中
爱逛城南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那里尚存一些古意,比如用草绳捆扎粉丝,比如用古法制作麻糍。
那位常年坐在巷口售卖麻糍的中年妇女,将黑乎乎如同烂泥的麻糍一层层叠放在一只白色铝盆里,虽面目难辨,但据说生意一直不错。
江南人口中的麻糍,在我老家枞阳叫糍粑。老家旧时做糍粑多在八月中秋,中秋之夜,若皓月当空,多数人家会将饭籈里蒸熟的糯米饭倒入木盆,端到村中唯一的地宕边,挨个儿排队打糍粑,排到谁家,谁家便将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入地宕,然后手举地硾上下捶打,一人捶打的同时,另一人则在一旁不断翻抄,直到地宕里的糯米饭被捶打到拉成长条亦不断裂的程度,糍粑才算打熟了。打糍粑时,总有馋嘴的孩子在四周围观,其目的自是不言而喻。
打好的糍粑切成方块、滚上芝麻,更加讲究点的,还会撒点白糖,然后就那么直接塞进嘴里,也有用香油煎了吃的,这是老家的吃法。
那位中年妇女自豪地说:她的麻糍之所以畅销,一是用纯糯米蒸出,二是用石杵在石臼中一点点杵烂而成,这个做法,与老家旧时的完全雷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古法”吧。
麻糍在铜陵,是一道大众美食。而铜陵另一道与芝麻沾边的美食,则要小众得多,它就是芝麻肉。铜陵的芝麻肉,与度娘上铺天盖地介绍的芝麻肉并非一回事儿。
在铜陵的美食地图中,芝麻肉算是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存在了,有人听说过但没吃过;有人吃过但不知如何烹饪。如今在凤凰山、西联一带的乡下酒席或过年时,偶尔还能得见其身影。
铜陵芝麻肉的做法本身并不复杂,只是异常耗时费力。
芝麻肉的原料主要是芝麻、糯米和肥肉。其做法:首先是将黑芝麻放入石臼用石杵杵碎,然后再将蒸熟的糯米饭与杵碎的芝麻粉,在加入食糖后反复搅拌和揉搓。搅拌揉搓均匀的芝麻、糯米饭结合体,再捏成一个个梭子状的饭团,当成形的糯米芝麻饭团整齐摆上案板时,芝麻肉才仅仅完成它一个小小的前奏。
接下来要解决的,便是包裹糯米芝麻饭团的肥肉了。
烹制芝麻肉的肥肉,以猪的前肋夹缝肉且膘厚者为佳。将这精选出的肥肉切得薄如纸片,然后用以包裹糯米芝麻饭团,放入大锅中蒸上四到五个小时,直至肥肉烂熟为止。
蒸熟的芝麻肉,至为味美者是糯米芝麻饭团,其主角是芝麻,而糯米饭只是起到一个粘合剂的作用。
当一道热气腾腾的芝麻肉摆上餐桌,包裹在最外层、呈半透明状的肥肉晶莹剔透。食客透过蒸熟的肥肉,居然能看到里层的黑芝麻,其透明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入口的芝麻饭团,既有糯米的软糯、又有芝麻的清香,还有肥肉的软滑,风味颇为独特。肥肉因长时间的蒸煮,已沥去肥油并沉淀到碗底,用筷子一戳即烂。所以食用肥肉时,最好是用勺子小心舀起递入口中,入口即化的肥肉,无半点肥腻之感。
这样的味觉体验,实非麻糍所能比。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