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颈椎与高血压

时间:2022-02-25 11:35:04

  方尚坤

  现代人都怕“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其实前两项,只要早期重视,完全可以通过饮食疗救。高血压,则是一个硬指标。它不仅与饮食密切关联,更与遗传、心态和运动息息相关。

  我不是医生,医学知识肯定贫乏,但由于长期习武锻炼和武术教学,需要懂得人体结构、系统、功能、解剖、运动、保健、疗伤等方面的知识,也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尤其对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免疫系统有较多的了解,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医学常识。此所谓世传有“拳师半个医生”之说。

  高血压,排除饮食、遗传和心态不说,它主要与心脏、血管、皮肤、肌肉密切联系。

  心血管是一个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像泵一样,心脏的节律性搏动推动血液进入动脉管道。动脉把氧气和营养等物质输送到细胞组织。又从组织和细胞带走代谢物,通过毛细血管,形成静脉回流到心脏。

  人体的血管错综复杂,管网长约15万千米,差不多绕地球4圈。这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却是如此。

  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血管主要处于真皮层中,与肌肉紧密黏连。

  肌肉,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运动,通过收缩牵拉附着的骨骼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伸缩挤压血管帮助血液流通。

  先了解这些,再来看看心脏、颈椎、脑袋的位置关系。

  脑袋最高,心脏在下,中间通过颈椎连着血管。它们直立着,像一座供水塔似的。心脏是一个血泵,脑袋是一个耗血大户,所需要的血流量占到人体心脏输出量的15%-20%。

  这么多的大脑血液都必须通过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供应。颈椎之所以称之为颈椎,就是因为它像瓶颈一样约束着,可想而知,它的压力与作用有多大。这个压力与血管的长度和管径有直接关系。

  由此,我想到了长颈鹿,长颈鹿在现代动物中脖子应该是最长的。它的血压会是多少呢?我请问了度娘,她告诉我长颈鹿的平均血压为260/160毫米汞柱,最高达300毫米汞柱。它比人的血压高多了。

  由此,我又联想到了,假如一个人的颈椎出了问题,颈椎血管不通畅,它的血管压力不是会增大吗?

  我认为,高血压除了血管硬化这一内部原因外,更重要的外部原因是血液通过颈椎及周身被血管外部的真皮肌肉收缩紧绷压迫所致。这就像养花浇水的塑料水管,用手捏压水管,管内水压就会增大,喷出的水就会更远。

  这简单而又易被忽视的道理,还可以从脸红脖子粗,血压就急剧上升的现象得到合理印证与解释。

  生气发火,人的脖子就会不自觉地僵直,肌肉收紧,加之气血上升,脖子增粗,压迫颈椎血管,脸面涨红。

  同样身体运动肌肉紧张,寒冷肌肉紧绷,血压也会升高,这也是血管外部肌肉压迫所致。

  反之,静心、放松,肌肉松弛,血压就会随之降低。

  为什么经常练习太极拳能够有效舒缓高血压,主要就是太极拳要求周身放松,不僵不滞,圆活柔和所起作用。

  而且大大的脑袋,完全靠细细的脖子肌肉支撑着,它的肌肉是最容易紧绷的,颈椎也就最容易出问题,所以高血压的患者比较多。

  怎样解决呢?

  首先要重视颈椎的保暖,这很重要,尤其是冬天寒冷。采用高领衣服,或用围巾保护。衣服要穿得暖暖的,确保颈椎温暖舒适,避免寒肩现象(寒肩,武术术语,指如寒冷耸肩缩脖子的不良状况)。尤其是清晨锻炼的人们,如果血压偏高,就务必要重视颈椎的保暖。早晨是一天当中温度最低的时段,而习武之人为了动作利索,衣着单薄,又不大习惯戴围巾,这样对颈椎呵护不利。

  其次,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再之,少食盐,多清淡。

  最重要的是适当运动,坚持习武健身,中老年人最好每天坚持打一个小时的太极拳。

  还有必做颈椎操,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至少要做两次,舒缓颈椎血管的外部压力。

  我自创了一套《九华颈椎操》,本人练习了好多年,效果很好。

  年轻时,我曾因抬大衣柜把脖子扭过伤,当时因为年轻无所谓,没有及时治疗。中年以后常常感觉颈椎不舒服,退休以后发展到手指发麻,并且影响到血压偏高。这才引起重视。依据自身健身处方体验,我创编了这套颈椎操。通过坚持练习,受益匪浅。现在颈椎恢复了常态,手指也不麻了,血压也趋于正常。

  《九华颈椎操》简单易学,我把口令附录如下,还有视频,可以免费提供,希望大家从中获益,康乐人生。

  《九华颈椎操》口令

  一、起势开步,

  二、曲臂转肩,

  三、前点后仰,

  四、东倒西歪,

  五、左顾右盼,

  六、见踵望月,

  七、左右旋转,

  八、颈部按摩

  九、收势并步。

  动作要求:顶头立腰,轻柔缓慢。

  如此,颈椎无恙,气血通畅,血压自会正常。

  这是我长期实践体会!

  不信,你试试!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