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致敬 红二十五军

时间:2022-02-28 10:16:58

  陈邦元

  在“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凝视着一幅幅革命英烈照片,聆听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对岳西这片红色土地有了一次深刻感知。

  岳西是大别山的腹地。大别山是中国共产党重要建党基地,中国工农红军重要诞生之地,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转折之地,28年红旗不倒,孕育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在众多参加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1931年10月诞生于大别山,1934年11月从岳西出发的红二十五军是红军长征史的一个传奇。

  红二十五军是第一支结束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我曾到访过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上坊田张家老屋,在一栋破旧的房子前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刻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长征起源地”。我问随行的岳西县史志办的同志:在我印象中,红二十五军是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的,怎么这里写了“长征起源地”?史志办同志告诉我: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军长带领下于1934年9月初奔袭太湖县城,胜利后挥师北上,于9月10日到达上坊田(当时属太湖县,今属岳西县),并将军部暂设在这里,在这里休整二个月后,于1934年11月初撤离上坊田,并按中共鄂豫皖省委要求实行战略转移,于11月16日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何家冲开始长征,离开上坊田不久就开始长征了,从某种意义上,上坊田也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起源地。红二十五军在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突破国民党军队重重阻拦,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永坪镇,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结束长征。

  红二十五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唯一有增员的红军部队。红二十五年以“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开始长征时,人数是2900余人,虽然途中也有减员,包括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成疾病逝,正、副军长徐海东、程子华身负重伤,但他们在长征途中边战斗、边宣传、边壮大,到达陕北永坪镇时还增加了800余人,达3700人。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途中唯一一支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郧西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到达郧西时,创办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创建的唯一一块根据地,在郧西地区建立了第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发动郧西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星星之火在郧西大地上点燃,播下了红军种子。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陕北红军密切配合,为中央红军将陕北作为长征目的地提供了保证。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读到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收获来的国民党报纸,意外发现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陕北有刘志丹的红军和面积不小的苏区。随后毛泽东在哈达铺关帝庙召集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初步确定长征的目的地是陕北苏区。毛泽东幽默地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1935年10日下旬召开的榜罗镇会议正式确立把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1935年11月6日,在甘泉南边的象鼻子湾,中央红军与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刘志丹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徐海东知道长征过来的战士大多还衣衫单薄,草鞋裹足,于是在自己仅剩的7000块现洋中拿出5000块送给中央,并且赠送了大批武器、弹药、布匹、棉衣给中央红军,徐海东的雪中送炭,不仅仅为中央红军解决了御寒的物质问题,更多的是让中央红军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真挚的欢迎。

  毛泽东曾说:“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当我伫立“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照片前,向这位长征途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深深鞠了一躬。

  仅以此拙文向中国革命艰难困苦岁月中屡创奇迹的红二十五军将士致敬!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