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古镇新春

时间:2022-03-01 11:17:20

  “……五唱那个桐城美,文化旅游齐奋进,文艺创作结硕果,旅游开发招来宾……”2022年新春佳节,广受乡村群众喜爱的非遗门歌又在古镇孔城各地说唱起来,曲调依旧悠扬铿锵,不过内容紧跟时代节拍,换上了反映桐城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新词。

  同样广受乡村群众喜爱的大鼓书也在古镇各地唱响,内容也由反映帝王将相、朝代更迭、烽火狼烟的旧词换成了反映桐城特色、美好变化的新词。

  门歌是二人说唱,一人敲鼓、一人敲锣,一人为主,一人为辅,亦庄亦谐,相得益彰。大鼓书是一人说唱,一手敲竹板,一手击鼓,时而悠扬,时而铿锵。

  门歌与大鼓书说唱不受场地限制,锣鼓的铿锵声响彻在新春的古镇街头、村部场院与乡村人家的屋场上,他们到哪里,哪里立马围观起一圈圈乡亲,不时地响起一阵阵喝彩声。

  说得不过瘾!再说一个!再说一个!!他们收拾锣鼓要转场子,群众不让,呐喊着让再次说唱!

  那好!既然乡亲们这么盛情,那我们再说唱一个,接着摆开场子继续说唱起来……

  门歌与大鼓书让新春的古镇年味弥漫,让文化氛围本就浓郁的古镇文化气息更浓。

  锣鼓声声,唢呐阵阵。大红喜庆的迎亲队伍来了!哐!哐!哐!两面大锣开道,路人都自动闪到两侧,好奇地观看。八抬花轿上下起伏、左摇右摆,摇出了古式婚礼的新颖,摆出了古式婚礼的味道。紧随花轿的媒婆,嘴角故意点出一颗黑痣,手提一杆大烟枪,让现今的人们见识了旧时的喜乐味。

  花轿与门歌、大鼓书一样,也是在2022年的新春露脸的,是古镇几个民间老艺人根据记忆恢复的,正月的头几天是表演,接着迅速被多家办婚事的人家看上,觉得双方不远,用花轿吹打既热闹,同时又省了雇佣宝马奥迪开道的花费,符合当今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尚。

  花轿迎亲成了2022年古镇新春的一道靓丽风景。

  复古,挖掘古镇民俗文化精华,恢复表演,让古镇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热烈,让民俗文化为新春佳节增添氛围,为古镇乡村振兴添光增彩。

  民俗文化表演在新春的古镇成了一种风潮。

  腰鼓跳起来了,扇子舞舞起来了,非遗连厢敲打起来了,非遗十番锣鼓吹打起来了……新春,古镇的文化风头盖了帽。

  初一、初六、初七、初八、元宵……新春的随意哪一天,古镇的街头、机关单位、村部、农家屋场……古镇的随意一处,都会见到一字长蛇的民俗文艺表演队伍,都会见到龙灯狮子灯翻腾滚动、翘首向上的热烈场景,龙灯与狮子灯的翻腾不正说明了千年古镇文化的活力,不正说明千年古镇乡村振兴的腾跃姿势吗?

  “打悠秋”一词,都知道表现出了一种悠闲放松的生活状态,大部分人观念中的“打悠秋”,都是一根绳索系在两根柱子上,一个人坐在一块木板或网兜上前后摇晃,其实古镇的“打悠秋”道具远比那个复杂,表演也远比那个更吸引眼球,更有文化味道。

  古镇“悠秋”表演道具为长3米、宽1.4米、高3.6米的木框架,全身披红,两侧固定,中央部分形状类似于江南的大水车轮子,上面等距坐着身穿红衣裳的“红孩儿”,分别为两男两女。当古镇非遗《十甲歌》响起,两侧保护红孩儿的大人旋动轮轴,“悠秋”便像水车轮子一样翻转起来。坐在上面的红孩儿便高兴地挥起手,摆起脚,他们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十分开心,引得围观的孩子眼馋不已,也想上去荡悠。
 失传了近七十年的“悠秋”在古镇老街口巡演,孩子们在“悠秋”上快乐地荡来荡去,游客在领略古镇文化魅力的同时,自然勾起了童年的快乐,体验到什么才是人生最悠闲的状态。吴春富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