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雾有点大,车上的时间有点长,想起一个朋友的岁末简笔,提到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中反反复复说的一句:恶大莫过于肤浅。
我也买过这本狱中书简,附送一张碟片,中英文朗诵。好几年那张碟片在我的车载CD里,一启动就听见一个充满磁性的男声诉说着自己的被侮辱与被伤害,抱怨自己脸面无存,控诉那个让他锒铛入狱的男子薄情寡义。当流淌出英文的时候,虽然我一句也不懂,依然能从起伏的声线里听到情感的动荡。
是什么时候放弃了这张碟片呢?那年我在党校学习,晚上同学聚餐用我的车,几个人有说有笑上了车,那个男子的倾泻从发动机的喧嚣里喷薄而出,像冷空气突然席卷,几个同学在瞬间闭上嘴巴。即使我迅速摁了开关,车内的温度也迟迟爬不上来。
感情的事,旁观者总是尴尬的。事情是这样。王尔德和年轻漂亮的波西过从甚密,波西的父亲将王尔德告上法庭,法庭判王尔德胜诉。这件事情本来已经结束了,但是波西和父亲关系恶劣,他怂恿王尔德上诉,事情就这样失控,王尔德搬起石头砸在自己脚上:因“有伤风化”被判入狱两年。这个傲娇的、优雅的人儿砰的一声从云端跌到沟里,而且是脸朝地。
痛定思痛,王尔德写下《自深深处》,他说“无论什么,了悟便是”。和我们一样,遇到点事就说看透了。哪有那么容易放下的人生。出狱之后,王尔德离开英国,寄身巴黎,尝试与妻子复合。但是,那个要命的波西一冒头,一切又失控。几个月后波西再度离开,王尔德于穷愁潦倒中很快去世,他在精神上的死亡应该更早一些。
作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戏剧家之一,王尔德的人生是自带热搜体质的。谁不喜欢这个漂亮的聪明的有趣的优雅的英伦才子呢?虽然有点儿刻薄。据说他是被引用最多的英国作家,随口一句就是点击十万+的段子。
我在《安徽商报》的专栏写过王尔德,标题是《他写了那么多聪明的段子,却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自以为这个标题很时髦。但是今天突然感到一阵愧疚,自觉到文字里的轻浮。我凭什么说他没有过好这一生呢?我有什么资格说他没有过好呢?我怎么知道他没有过好呢?所谓的过好又是什么?是将真实的自己锁在密室中,虚伪地维持着他人眼中的体面?还是继续穿着漂亮的衣裳说着刻薄的话?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才是成功?随波逐流的人生才是正常?肤浅的是王尔德的追欢逐乐,还是我的人云亦云?
脚上的泡是走出来的。我们难道有资格嘲笑那些走出一脚燎泡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登上高峰?因为大多人停留在原地,聪明地没有迈出脚步?一个遵从内心呼唤而被社会摒弃的人,一个和命运奋力拼搏而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失败者还是英雄?
我不是给王尔德站队,那是另一个问题。我想,没有人可以嘲笑别人,所有的嘲笑都充满了狂妄和无知。虽然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存在于社会,不过人生说到底只是自己的人生,只需要向自己交代。那么所谓的成功与否,借用明教主的话说,不是你认为,是我认为。
这个世上,没有人打了万年桩,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如果最后能剩下点什么,也就是一些经历一些回忆。能够按照自己的选择度过这一生,我想就是成功。记住是选择不是想法,我们的想法太多了,我们的选择才直指内心,虽然一般我们会牺牲掉最真实的想法。这不是对与错,这是我们的肤浅,也是我们的真实。能有力量长久跟随我们的,左右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内心,不是花瓣,是刺。是让我们有切肤之感的东西。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年轻时候蛊惑人心的迷雾迟早会在时间里散尽。总结一下,在不被蛊惑的年龄,人最擅长的是总结:一个人如果能够遵从内心的方向选择生活,那他就是成功的。有点鸡汤味儿。岁末,天这么冷,民间说一九一只鸡,王尔德已经先干为敬,我们也来一碗吧。唐玉霞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