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唯
标题出自于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春天是鸟最向往的季节。春风送暖,万物苏醒,百草萌芽,百虫出洞,农夫春耕,都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于是百鸟归来,相亲、筑巢、繁殖……一幅人勤春早的画面,栩栩如生。
百鸟之中,要数在本地过冬的麻雀最为亢奋了。熬过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冬天,盼来了温暖又美食遍地的春天,能不精神抖擞?想那冬天,特别是连续几天冰天雪地,麻雀躲在枯藤老树上吃西北风,这个时候麻雀是最可怜的。这时候也是捕捉麻雀的最好时光。记得插队那会,一场大雪过后,有村民在门前扫一小片空地,用一根系着长绳的木棒支起竹筛,抓几把瘪谷洒落地上,饿疯了的麻雀奋不顾身地飞扑过来,此时一扯绳线,竹筛倒扣下来,把麻雀全部扣在了里面。应了那句老话:鸟为食亡。
但凡是50年代出生的人,大约都会有一段关于麻雀的特殊记忆,那时,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被判定为“四害”。庆幸的是,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有专家站出来为麻雀辩护,说它吃害虫多,吃粮食少,功大于过。麻雀从四害中除名了。或许是麻雀也知道了它们现在受到人类法律的保护,所以现在胆也大了,叫起来底气十足,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议论不完的事,唯恐有人剥夺了它们的话语权。
燕子是鸟类中春天的使者,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春燕。鸟类中与农家走得最近也最讨农家人喜欢的就是成双成对燕子。这是因为在农家人的眼里,燕子就是春天的吉祥物。插队那会,每年春天都有燕子飞临农家筑巢。那时家家的房子都是土坯茅草房,屋里几乎都没有棚,有些燕子为了遮风挡雨,更喜欢飞到屋里的梁上筑巢,同人一样,飞进飞出,日日照面,习以为常。
记得有一天,一对燕子在我们知青屋外飞来飞去,对门的三婶说,燕子看中你们的屋子要做窝啦。果然不一会,它们落在门楣上,歪着脑袋,向屋里窥望,嘴里“唧唧”地叫着,含有一丝兴奋,显然是看中了我们屋里的房梁,想要在那筑巢。我们赶紧离开屋子,站在门外,它们也不客气,一前一后,倏地飞进了屋,落在房梁上,不住地点头,十分满意。
选好了筑巢地,它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一只嘴里衔着草茎,一只叼回黑泥,飞进飞出,一刻也不肯歇息。前后一个多星期,大功告成。整个燕巢口窄腹大,像半个葫芦。从此,它们开始甜甜美美的过日子,生儿育女,至到深秋离开。
“一行白鹭上青天。”我插队的生产队村前有一条20多米宽的清水河。河水不深,只盖到脚脖子。春天,蓝天之下的河水,不急不躁地流淌着。河面荡漾着天空的一块,碧蓝碧蓝,使河床看上去像一块巨大的陶瓷碎片。成群结队的白鹭飞来了,非常壮观。它们从容不迫,姿态优雅,铁色的长喙不停地捕捉着河里的小鱼小虾。
白鹭最兴奋的是看到农家人春耕,成群结队的白鹭盘旋在手扶拖拉机后面,土地耕翻,虫子、蚯蚓、泥鳅、蛙类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那是白鹭最喜欢的美食,怎肯放过呢?农田只要有手扶拖拉机耕作,不用通知,一大群白鹭争先恐后的飞来,此起彼伏,非常壮观。
一年之计在于春。植物在春天里长得最华茂,鸟也在春天里叫得最好听。离我现在所住不远就是环城马路,两边树木林立。每天在此散步,都能看见不同的鸟,在枝桠间上下跳跃,扬颈展喉,一串串清脆悦耳的鸣叫之声,便打破了天地间的安谧宁静,拉开了一场鸟鸣和奏的序幕。有的鸣声沙哑低沉如老人娓娓道来,有的鸣声清越响亮似少女纵情欢笑。有的圆润优雅,有的清丽愉快,有的短促似哨音,有的悠扬若萧声。它们各奏各的乐器,各唱各的调子,非常融洽和谐。
每每这时,痴痴地,站在春天里,临春风,听鸟鸣……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