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最后悔两件事

时间:2022-03-11 11:23:29

  霍寿喜

  我今年58岁了,就人生事业而言,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有两件:第一件当然是初中毕业上了中专,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第二件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参加南京大学的“专升本”函授,导致我的职称至今还是中级。

  1980年的中考,我考了352分,位列当时巢湖地区第2名,但因为我急于要跳出农门,最后填报了当时“全国统招,全国分配”的重点中专——南昌气象学校。如果当时去上高中(庐江中学和巢湖一中可以任意选),大概率能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因为我的一位初中同学,1980年中考只考了298分(与中专线差2分),不得不上高中。1982年他高考理科考了472分,被复旦大学物理系录取。初中同学中,还有考上南开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他们后来的前程,都远远比我好。

  我中专毕业后,非常想对口报考当时的南京气象学院(脱产带薪),但领导不同意。也想参加气象函授大专班,领导仍以工作需要为理由不同意。我只能参加不需要单位出具介绍信的自学考试,获得了中文大专文凭,最后走向了业余写作的道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已经从大别山区调到江南小城,从事气象观测工作。那时,有一个好机会,南京大学在我省招“专升本”函授班,而且明确规定,无论持什么大专文凭,只要是教育部承认的,都能报考。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洗”文凭的机会。因为我的中文大专文凭,属于文科性质,在气象部门评职称时没有用处,如果我能取得一个南大气象本科文凭,评职称(主要是高工)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外语和论文,对我都不是问题。

  偏偏那时我迷上了文学创作,1995年之前已经在《清明》《东海》《海燕》《中国校园文学》等许多纯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作品,还加入了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加上那时孩子还小,如果报考“专升本”,前后三年的学习,势必影响文学创作和家庭生活,于是我就放弃了这次机会。而我的几位参加了“专升本”函授的中专同学(有2位也是中文自考大专),现在基本上都是高工了(有1位已经是正高),而我一直就是工程师职称。也因此,我喜欢别人称呼我“霍老师”,不太喜欢同事称呼我“霍工”——这当然也是虚荣心在作怪。

  其实,十七年前评上这个工程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哩,不仅要考外语和计算机,还要参加专业考试。按理,中专学历是没有评中级职称资格的,我的工程师参评资格还是破格评上的(有参评资格才能参加各项考试)。因为在十年气象观测生涯中,我3次获得省局的“百班无错情”奖励,而这恰好就是破格的最低条件。在此,我也特别感谢省局领导对基层观测员的关心和照顾。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