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说 孝

时间:2022-03-18 11:10:34

  颜士州

  《孝经》上说:“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仪也。”被称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先生说过:“中国的文化是‘孝’的文化。”对孝的这些评价是太高了。但是自古以来,我国最讲究孝道,也确是事实。旧时小孩上学后,老师总是以《孝经》、24孝等教育他们,老人们也多以王祥卧冰求鱼和老莱子等故事教育子孙的。现在,“孝”仍然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老年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尽“人子之责”,孝顺老人;多数子女也能做到照顾父母,赡养父母,争取做个孝子。

  人到老年最怕孤独,特别是年迈体弱的人,懒于出门,疏于会友,他们特别希望儿女们常来探望,同他们聊聊天,从中得到安慰。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儿女们只顾自己的事,哪能顾得了孝顺父母。”正像曹雪芹说的那样:“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老人对待子孙,那是天生的喜爱,俗话说:“爱子者莫若父母”,就是指这种爱心而说的。至于儿女对父母,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现在大多数实行小家庭制,子女大了,单独分居。

  四世同堂不多见了,三世同堂也逐渐为老夫老妻型和小夫小妻型所代替。有的子女关心父母,常去看望,帮父母做点事;有的干脆不管,各顾各的。社会对年轻人有这样的顺口溜:“娶个媳妇立个灶,爹娘二老无人要。”不少年轻人正是这样,特别是自己生活有保障,无求与父母的,就更谈不上孝顺了。但也有不少子女还是孝顺父母的,并不像曹雪芹说得那么严重。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说出了一个客观事实。当然也有例外,我就认识一位高级工程师,他的父亲久病8年之久,他8年如一日,每天为他父亲拿水送饭,侍候得无微不至。亲友邻里们都称赞他是难得的好儿子。时下这样的子女是不多见的。有的对父母不孝,甚至不养,使老人实在无法生活,只得诉诸法律,对簿公堂,由法院判决子女每月给父母多少钱。此时老人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得享应有的基本权利,但这就不是孝的范畴了。

  我国现行的退休养老制度,未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老人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便有《赡养协议》的出现。然而,最根本的还是要寻求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办法。

  人到老年,心地要更宽一些,包括在子女问题上。陆游有诗云:“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地宽。”仔细品味这诗句,会使人有所启发。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