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
街坊老赵原是一家大型国企的老花匠。他精于园艺,勤勉尽职。大楼内外,一年四季,缀红展绿,花香袭人。退休前,他力荐徒弟接班,打算回老城区一个带小院旧宅里,颐养天年。
而促使他萌生出创业动因是去年立春那天。陪老伴做完理疗,他推着轮椅,边和老伴叨话,边欣赏初春街景。经过一处区府办事机构的小洋楼,虽时值春季,楼前的草坪杂乱无章,左右两棵景观树兀自挺立,枝干光秃秃的,要死不活。这让老赵生出莫名的惆怅:显然是缺乏专业人员打理而致。再缓缓前行,一家新开的烫锅鲜店门前,七八棵挂着缎带的发财树叶枯黄,枝条被人为折断。估计,店主是为一时应景,用之即弃。在老赵看来,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还有一家装修充满异域风情的西餐厅,前廊盆栽绿植摆放任性,店主不懂它们的习性,水浇多了,有的根部溃烂,蔫头耷脑,与周围绿意初显的景象极不协调。
老赵边走边想,没准,自己可以做护绿老板。这里面潜藏大商机呢!对了,自家小院不就是现成的“生产基地”吗?如嫌不够,联合市郊花友大潘,其苗圃可以扩大种植规模,让他照单种植。另外,如低价回收奄奄一息的庆贺树,将其整活,再以优惠价卖给新开业的商户,就能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呀!而更需要与沿街的公家单位、酒店、银行、学校或老字号的店铺签绿植管家式的协议,有偿提供产品和优良养护,收取服务费。这样,离家近,自己的身体现状尚可,做生意和照顾老伴两不误。先就近把周围做好,再逐渐向更远的社区和街道发展。老来创业,不失激情,利国利民,所辖的社区肯定支持,以带动更多的专业人士淘金。让身边的街景更美,内外花香四溢,提升都市品位,增加人文氛围,吸引游客和顾客。
老赵接着想了一夜,在电脑上敲出了创业计划书,转发至特定“群”里,诚邀郊区花友大潘“加盟”,再让刚从农学院毕业的小外甥创建APP,注册专业网站,撰写策划文案。网站上的介绍搞得很全面,图文并茂,项目细分,顾客能点击下单。万事俱备后,他和大潘带着花卉盆景和绿植实物,一家一家地上门推销,力争签更多的合作协议,实现供需“双赢”。
春天,植物生长最旺盛,时不待我。他们先把那处区府机构护绿协议搞掂,移栽了楼前两棵四季常青的树种,种上高档草坪,加强楼内走道和办公区域绿植的养护,全年的服务费仅为二千五百元,产品另计。他们又用花卉“装点”了西餐厅和几间西饼屋,使想来浪漫的顾客大增。最后,他们共签了沿街二十多家单位和商家。系列护绿工程使得门前花卉和景观树既彰显个体特色,也符合城管“不出街头”的规定。整体效果爽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又到春回大地时。和风吹拂,莺飞草长,满眼绿意。老赵在网上招兵买马,线上线下齐发力。他很庆幸,用专业人的眼光,从大多数市民习以为常的街景里,悟出一个前景无量的大商机,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契合了时下所倡导的环境友好循环发展的新理念。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