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地耳

时间:2022-04-12 09:06:39

  泥土突然有了虫蚁的蠕动,杨柳的枝桠爆出点点绿意,鸭子在水里叫得更欢,而野蜜蜂不知打哪里来,嗡嗡地在土墙上打着洞眼儿,剪着双尾的雏燕,扑楞着嫩翅在梁间来回学步。勤劳的农人赶紧把油了桐油的犁耙耖磙从杂物间翻出来,歇了一冬,身上不动动,浑身不舒服。孩儿们则坐在门槛上,仰头眯缝着眼睛数燕儿,“燕儿来,欢欢喜”,童声朗朗,回荡在村庄的上空。

  也就是一转身的功夫,突然发觉,镜子上灰蒙蒙地有了水雾,地板发汗,衣服晒了几天居然没干。长辈告诉我,这是回南天。亦舒的《回南天》写过这么几句:“南中国著名的低气压,风吹上来只觉得黏喀喀的,只想解开领带松口气,这就是传说中的薰风吧。像一个引你无限遐思之后不顾离去的女郎。傍晚却又转凉,会得嫌衣服不够,整个人被天气骚扰得精神恍惚,寝食难安。”其实,这就是要变天下雨的节奏。

  第一声春雷总让人颤颤惊惊。我少年时,生活拮据,乡下人家,饭能吃个半饱,已是大福,遑论有菜无菜可佐。那时江南每逢雨过,风云知己,山水生动,总会有些土生土长的精灵,比如地耳,比如牛屎菇。大清早,村庄还在梦中,祖母就吩咐我揣上沙撮(一种竹扎箕斗)去堤上捡地耳。故园荆南,地势低洼,圩田密布。因先民早年筑堤堵水护田,以邻为壑,故田间多蜿蜒垸堤,长龙似的,一村一垸,村村有垸,于是垸垸相接,便形成垸中有垸、垸里套垸的格局。仅邑南,像这样的民垸就有九九八十一处之多。雨过后,垸堤上的地耳是很多的。

  地耳不入流,没有可以稽考的馔谱。祖母说,它是“天老菩萨(老天爷)”擤的鼻涕,变成耳朵,伏在地上,是来刺探人间百物善恶的。乍听上去,还真有点像,因它那卷缩的样子,的确像耳,又脏兮兮、滑溜溜的,浑身沾满碎草。祖母说,樊迟学圃的时候,孔夫子嫌他没有大志,稀里糊涂,竟然真的把地耳给忘了,好在天老菩萨心存善念,又碍于天宫一言难尽的编制,只好给地耳安排这么个见不得人的差事。

  父亲受过新式教育,经历过六十年代的饥饿,他更倾向于救荒的说法。在他看来,地耳和许许多多的野菜一样,都是上天赐予的救急之物,所谓“天能生人,必能养人”“天无绝人之路”,都是同一个道理。下雨天,他喜欢搬出那本发黄的《野菜谱》,当着挤满一屋的老少爷们的面,抑扬顿挫的荆楚小调,便在屋里荡漾开来:

  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一曲终了,满屋悲声。往往这时候,便是大人们教育孩童的极好时机,勤快者得食,懒惰者挨饿,是千百年亘古不变的真理。家财万贯,不如日进分文。父亲说,有个懒鬼,吃都懒得吃,他娘要出门,担心他混不饱肚子会饿死,于是做了个项圈样的大饼子,戴在懒鬼的脖子上。懒鬼饿了,伸出舌头在饼子上咬两口。这样不知挨了多少日子,他娘回来时,懒鬼已经不在人世了。娘看看懒鬼后颈还未吃完的饼子,大恸,哭道,儿啊,你颈脖都懒得转一下,该饿死的,记得下辈子不要这么懒,托了一回人生,好歹要做个饱死鬼。

  督堤上埋有许多夭折的孩童。那些年,生活医疗条件不是很好。我时常疑心,地耳就是死孩子变的。它肥都都滑溜溜的样子,和襁褓里的婴孩没啥二样,小耳朵是来听父母哭声的。因此,我坚持不吃地耳。

  但村庄里贪恋地耳美味的数不胜数。每到春来雨泼,堤上便站满瞪大双眼的黑压压的人群。人们固执地相信地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至老不毁(《药性考》)”,认定“明目益气,令人有子(《名医别录》)”。他们认为,“取细如米粒者,以水发开,沥去水,以高汤煨之,甚清腴。余每以小豆腐丁加入,以柔配柔,以黑间白。既可口,亦美观也。”《素食说略》营造的美食气氛,追远腥羶,胜过盛筵,令人神往。
 稍长后,读到“天涯春信自如期”“春信今年早”这样的句子,想起春雷震地耳生,想起元春惜春探春还有迎春,又疑心地耳分明是来探春的,是来打听大地春的消息的。高凤华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