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皖城”诗文费思量

时间:2022-04-12 09:11:11

  在怀宁石牌,一外地朋友问我,海子故居离这里不远吧。我告诉他,海子家乡在怀宁新县城郊外高河镇查湾村,这里是怀宁老县城。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后怀宁地理人物,会有诸多因涉及县城搬迁而需要考证才能澄清的地方。

  以古代“皖城”数次迁移为证,潜山市梅城镇、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曾属怀宁)、安庆老市区都先后称为“皖城”,不了解历史区域演变及行政区划变革的人,容易将安庆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搞混淆。

  清代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复于嘉庆十年(1805)游皖城,留下美好印象,他在《浮生六记》中记下了这段“浪游”经历:

  九月,余从石琢堂殿撰赴四川重庆府之任,溯长江而上,舟抵皖城。皖山之麓,有元季忠臣余公之墓,墓侧有堂三楹,名曰“大观亭”,面临南湖,背倚潜山。亭在山脊,眺远颇畅。旁有深廊,北窗洞开,时值霜时初红,烂如桃李……

  沈复游览的“皖城”,应该是安庆,如大观亭、王氏园都在安庆,可他将潜山与安庆的地理环境弄混了。元朝名将余阙的墓不在皖山之麓,如果凡是安庆境内的山皆可称皖山,那么大观亭“面临南湖,背倚潜山”也不对,潜山在百公里外呢。或许,沈复没有请导游,以为安庆城西的柏子山脉以及洪家铺的东山、雪山等为皖山(潜山、天柱山)吧。

  大观亭上可眺望群山,清代陶孚尹《皖城大观楼》诗云:“高楼直上斗牛边,形胜犹思创建年。槛外云山三楚近,樽前烟树九江连。”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皖河在夏秋丰水期可通轮船,洪铺镇与安庆城两地往返,乘客称之为“坐小轮”。我坐过无数次小轮。在安庆城西,

  皖河入江的河口以及皖河下游,七里湖、八里湖与皖河相浸,水面宽阔,烟波浩淼,若航海般动人心魄;北岸由东往西一座山连着一座山,重重叠叠,连绵十多里,令人遐想。我年轻时读到王安石的诗《过皖口》:“皖城西去百重山,陈迹今埋杳霭间。白发行藏空自感,春风江水照衰颜。”立刻以为此“皖城”,是指“山口镇”。后来有人对我说,此皖城应该指潜山皖城。现在,我仍觉得皖口(山口)就是王安石诗中的皖城(南朝陈武帝时筑的城)。我太相信自己坐船溯行皖河、西望群山入目的感觉了,所谓“陈迹”大概指发生在安庆城西与山口一带诸多战事。如果皖口在潜山某处,那么其西在今岳西县,西南在今太湖县,就离江远了,而他有诗《渡长安岭至皖口》,其长安岭在安庆西洪铺镇与山口乡交接处,也就是说古皖口即今山口。还有一种可能,王安石将舒州府内的城均称为“皖城”,这使得后来的游客,将之混为一谈,如沈复等人。

  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后调京任参知政事。同乡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做掾吏。曾宰行前问王安石舒州的情况,王安石赠诗《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诗中“皖城”则为舒州治所,也就是曾宰前往任职办公的地方,否则诳曾老弟,有介绍不实之嫌。

  明清之际,皖城分明指安庆了。刘基在《百战奇略·攻战》中写到东汉建安十九年(214)五月,孙权与曹操争夺皖城之战。孙权釆纳吕蒙之计,此役获胜,孙权特别高兴,据《晋书·乐志》载,“吴使韦昭制鼓吹十二曲”,包括《克皖城》:“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奸慝。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臣,昭至德。”刘基评价孙权、吕蒙“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的经典战例时,已距其战1100多年,而自己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竟也指挥三军攻克了皖城。他当时清不清楚今之皖城(安庆)非昔之皖城(潜山)?不会当作同一个皖城吧?朱元璋夸奖刘基:“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州,尔多力焉。”刘基让功于人,写诗称赞杜安道:“拔蕣皖城犹俯拾,探穴九江无险阻。”

  元末明初郭奎《送孙良玉还同安》,明代宋珏《泊皖城三日怀白下故人》,明代李孙宸《皖城舟中立春》,清初王士祯《皖城怀古》等等,路过与逗留安庆这个“新皖城”并留诗的人不少。

  可是,仍然有一些将潜山、安庆同称“皖城”或两者“混搭”而让读者费思量的诗作。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游过皖公山,写诗多首,诗题与诗句都没有“皖城”一词。但他的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有首诗《渡江之皖城》:“舲舷轻一叶,横渡正惊风。去岸辞罗刹,同帆揖皖公。九江淮垒接,一柱海门通。尚想周公瑾,当年作镇雄。”此“皖城”是长江边的“新皖城”,还是皖河上游的“老皖城”?

  明代王世贞《过皖城》:“不问江南北,江风任往还。杯中是何物,青峭皖公山。”他经过的皖城,是安庆,还是潜山?是在安庆联想到皖公山?还是在潜山亲睹了皖公山?他有另一首诗《阻风安庆》:“长怜拙宦似今朝,愁水愁风上汉遥。何似长年回鹢去,满帆秋色下枫桥。”
 清代文史学家李慈铭《夜过皖城作》:“天涯倦鸟几时还,千里江程未得闲。瓶里茶香秋浦水,枕边镫影皖公山。烽烟淮甸犹传檄,鼓角严城早掩关。为想十年征战苦,至今猿鹤怨刀环。”这是他夜过安庆,由憧憧山影产生身临皖公山的感觉吗?何诚斌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