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到市新华书店参加工作不久,领导就安排我和另一位刚来的大学生到东门康熙河书库撕毁老旧、风黄、污损的存书的版权页。撕着,撕着,不免觉得有些心疼。压在仓库里的“陈货”,品种真不少,政治类、学术类、课程辅导类,还有文史哲、工具书等等,随着形势变化,时代的发展,有些确实需要撕页化浆。面对这些即将被毁弃的书,我觉得有不少是可以留下来的。或许店领导早有安排,或许我的“进谏”起了作用,当年秋季开学过后不久,书店就在吴越街门市部后面的库房独辟一处,办起了为期一个月的优惠书市。开业当日及其随后多日内,场面十分火爆。如今与笔者年龄相仿或大一点的读者也许都曾在这一次书市中获益。我自己的那本《实用汉语成语词典》就是在这里淘来的,我自己用过,儿子用过,前些年日,书店与有关单位举办全市成语英雄赛,我的这本词典又派上了用场。
一个月的特惠书市过后,我觉得把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品”就此送进纸槽,还是有些惋惜。随后我在书店领导支持下,办起了特惠书店。开书店需要美工,需要广告宣传,我就认识了书店时任办公室副主任邓青。
邓主任手头事情很多,美工只是他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特惠书店开业前夕,邓主任帮助书写、安装书架分类牌,字体大方浑厚,既有颜体的宽韵,又有魏碑的遒迈。为了支持大学生承包的书店开业,他还找出平时书店很少启用的立式广告牌,按照我提供的“新书目”,一一工工整整书写好。广告头,大字,蓝中套红。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文字周围还饰上美丽链环。中间20多条书目,字字醒目端庄,笔力遒劲,让人在阅读书目的同时,也仿佛享受着书法的美韵。与此同时,邓主任为了支持我的小书店,还安排他老家东流镇的一位学徒来做我的“店伙计”。
邓主任为我的小店开业真是操碎了心。他为特惠书店书写的开业海报,我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舍不得换。
后来,我调到集贤路综合门市部担任主任助理。新书的进销调存是我的分内职责,书店门口的新书广告宣传自然囊括其中。开始,我找邓主任帮忙写,有时找隔壁经营眼镜生意的浙江小伙张永熙书写,还请我的同学在书店一楼转拐,弄出了两份新书目简报——《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涵盖最新的时政、经济书目。邓主任手头事情多,当时书店门店又不单单集贤综合门市一家。找隔壁张老板,人家有自己的经营事务;找同学,他偶尔过来帮帮忙可以,长久也不是个事儿。自己动手吧,书店是文明窗口,不着章法的新书广告是出不了门的。我就建议书店办个书法培训班,邓主任正有此想法,书店领导全力支持。这样由邓主任主导的书法培训班在书店行政楼四楼小会议室顺利开班。
培训班每周两次,晚上7点至9点。商校老师讲钢笔书法,邓主任讲硬笔和毛笔书法。邓主任的授课给我印象深刻。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受训者对书法基本要领有了基本掌握。我呢,一边听课,一边买几本字帖在家练习。1991年春,当我离开集贤路综合门市部时,门店的新书海报能凑合着写。
邓主任后来担任办公室主任,事务更多了。按照他的话说,办公室的事有20多项。而我又调到别的部门,同邓主任接触机会少了。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书店经营模式也脱胎换骨,传统的美工宣传逐渐被电脑排版、机器制作所取代。岗位变了,时代发展了,邓主任对自身的业余爱好,对书画的眷恋与倾注仍不减当年。他带徒五六个,传授自己的技艺,由字转向画,画草木,画飞鸟,画山水,画渔翁……
后来,邓主任因病住进医院。住院期间,我以单位部门负责人和工会委员名义曾上医院探望。随后两年邓主任病情越来越重,未过花甲之年,就离开了人世。
邓主任离开人间有10余年了。很遗憾,我从未向邓主任索要过一幅字一幅画。回想邓主任,他淡泊名利,处世雅然,本身不就是一幅画么?沙河湾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