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
阅读就是最美的姿态,就是最美的风景。汉语言文字抑扬顿挫的音韵声律之美,读起来本就让人欣然陶醉,再想到古人阅读时的姿态——且吟且诵,摇头晃脑,击节赞叹,会心一笑——这该是怎样的享受和愉悦。可惜,如今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述和影视创作中,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了。曾经,湖南有位老师将歌吟法引入语文教学,虽说很受学生喜欢,但终究少了些自然的韵味和朴拙之美。
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时代,琅琅读书声里也常常难免有某种郁结急促,少了古时的从容和恬淡。越如此,越需要放下自我的敬虔的阅读、心与心交融的阅读。当你沉下心,走近作者的生命,进入书卷的情境,才能到达那完全放松和无我的状态。
阅读,是应该讲究姿态的。鲁迅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因为是“当作消闲的读书”,自可随意,或倚靠,或斜躺,找一个最自然舒适的姿态即可。但鲁迅也说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
有许多的阅读,需要郑重其事,正襟危坐,焚香净手。当你读余华的《活着》,读着福贵一生的际遇,尤其那饱经患难后仍豁达向上的生命态度,你会被那残酷的生命真相所震撼,不敢有丝毫的摇摆和躁动,直至潸然泪下,从心底吐着那股忧郁之气,端着的姿态然后才敢有所放下。
但你若读周国平的小品文,则完全是另一种心情和姿势:毫不设防,完全放松,以至于每个骨节都是灵动的。作者俏皮幽默的生命感悟,三两句可引为知音的生花妙笔,带给你一种欢快的体验,让你忍俊不禁,乐不可支。
北风凛凛,雪落无声。又值少有人造访的暗夜,真是宜于阅读的好时光。许多书就像一个充满了七彩诱惑的洞穴,令你按捺不住想冒险探访的冲动。当你真的深入其间,洞幽烛微,最终发现了作者潜藏其间的人生奥秘,有豁然开朗之感。这种如获至宝的“探险”经历,给人的快意很难用文字去比拟。
抛却世间的功名利禄,淡忘人生的进退荣辱,平心静气,信马由缰,率性而读,心头一定溢满了芬芳。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放逐身体或是放飞灵魂,常常不那么容易。但爱读书的你,真的很美。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