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平
夏的脚步愈来愈近的时候,不经意间终于停靠在故乡的田垄上,而顶在这一大片田垄之上的是一弯宽阔的水面,当地人叫做“大泊”。
这片“大泊”在儿时宛若伴我生长的摇篮,数十亩的水面仿佛闪闪发亮的明镜,倒扣在天穹之下,哺育着堤埂下成片成片的水田和旱地。夏天的季节里,水泊生机盎然,细长的芦苇茎杆直立,身段婀娜,迎风摇曳,野趣横生。篙瓜的蓬茎要低矮一些,叶片也不很扎人,很适合儿童钻进去偷掰白嫩的肉茎……最为惹眼的还是占了半片水面的接天接地的荷叶,有的如撑在空中摇曳,有的如浮在水中荡漾,期间冷不丁的伸出一杆荷茎,举着含苞的花蕾或是盛开的花朵,清香四溢,拽着行人的脚步让你不忍离去。
回眸之间已是天翻地覆矣。这两年,区划调整之后,周边不少田地已被征用,而“大泊”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县上结合水库除险加固,拨专款对“大泊”进行了整修,四岸砌上了漂亮的大片石,堤埂上种上了妖娆多姿的垂杨柳,水泊里进行了清淤,去除了其他植物,只留下并扩种了一泊的莲荷,当政者的设想是既要打造产业扶贫,也要引导旅游观光,美化乡村环境。果然,一打听,“大泊”已被村集体出租给湖北人种藕,藕下养鱼,所谓生态养殖,链式发展。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仁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当下的“大泊”又是生机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清风拂过,绿波荡漾,掀起阵阵涟漪,凝神屏气静坐柳岸边,仔细地观赏伸出水面的荷茎,仿佛听到她在水下不断生长的节拍,争先恐后地跃出荷叶间,展示给人看……承包的老板介绍,他们引进的是洪湖的藕种,个大、味甘、性平,是秋冬季餐中滋补佳品,而这个季节还打算结合周边美好乡村建设,打造一个摄影观光基地。
生活永远不缺精彩,缺少的只是梦想。若干年前,这一片水泊也只是儿时嬉戏的乐园,今天在梦想脱贫致富的乡亲们的手中,已变身为种藕养鱼的“聚宝盆”。我相信,随着周边环境进一步整治,她一定会以更加独特的身姿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采风留影,让这片古老的“大泊”永驻在无数人的心田。
绿杨堤畔问荷花,怎一个恋字了得!我愿把我的祝福送给儿时的“大泊”,也送给今天“大泊”身边不屈的乡亲们!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