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林
秋风中,与一架累累扁豆相遇,觉得秋色丰饶,寻常巷陌间也有繁华。仿佛那扁豆架是一座紫色的草庐,里面住着淳朴洁净的妇人,她的微笑里有着温暖丰厚的情意。
平常的日月,无惊无艳,但自有一种沉实和动人,就像一架扁豆在秋风里。
每日出门和回家,会路过巷子口的一户人家,那家院子里种有扁豆。夏天,那扁豆只是在勤快地生长叶子,枝枝蔓蔓,层层叠叠,大江涨潮一般地汹涌堆绿。紫梗绿叶,我知道秋天一定会结紫色的扁豆。
暮色微浓时,会看见女主人在扁豆架边浇水,整理乱爬的茎蔓。中年的女主人梳着短发,着白底蓝花的棉质家居服,看起来是一个素淡的女子。半开的窗户里轻轻飘出细细的女音,细听是黄梅戏。我不知道这个素淡的女子有没有过崎岖的内心,但我知道,在这个暮色下的小庭院里,她是安然而恬静的。提壶浇水的她,和她的院子一起,美得像一幅风俗画。小庭院,老戏曲,秋风年年吹,时光尽管滔滔地逝去,日子敦实又静谧,这是尘世大美。
植物里,扁豆生长很神奇。我以为它很有母性,春天一棵秧苗,到秋天已经蔓延得满墙满院都是,简直像母系氏族的部落。从前也种过一架扁豆,在单位院墙边。起初只是孱弱的一根茎蔓沿细竹子往上爬,哪知道一两个月之后,竟肆意葱茏成一片,娘子军一般,兵临城下,向着院墙头攀登。秋阳下,一串串的紫耳朵竖起来,像在招手听风,又泛着灼灼的光。我常站在扁豆架边,看它们开出一穗穗的紫花,看那些萎谢花朵里探出弯弯的小扁豆,看那些小扁豆渐渐就拱圆了小肚皮。在秋风微凉里,在暮色灿灿里,看这些成群结队的紫扁豆,会由衷地觉得日子殷实,觉得时光温厚可亲。
吃不完的扁豆我会放开水里焯一趟,然后滤掉水,秋阳下摊开晒干,成为扁豆干。黄昏去阳台收,竟都变成米黄色了,也皱了,好像满面皱纹的老者,阅尽沧桑却又沉静淡然。冬天,和家人一起分享一道佳肴——肉焖扁豆干。在大雪深冬,关门闭户,与家人分享自己亲手种下亲手采摘又亲手烹饪的一道肉焖扁豆干,自觉这日子朴实里又透着隆重。希望来年还种扁豆,还这样读着深冬严寒天气。显赫富贵其实没那么重要,没那么迫切,暖老温贫在秋风里,这日子也自有静美和深意。
据说郑板桥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时,在自己的厢房门上写有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想想,在一个偏僻的小镇,茅檐低矮,过的是清苦的乡居生活,可是板桥先生不以为意,他总能在寻常物事中看出一些动人的美来。画竹的间隙,抬眉看自己这小庭院,菜蔬青碧茂盛,春有青嫩的瓢儿菜,秋有肥硕饱满的弯扁豆,半是为着吃,半是为着赏了吧。物质上简单些,精神上就能走得高远些,宁静淡泊地生活,彰显的是一种风神潇洒的姿态。
清秋出游,去乡间,桂花的袅绕香气里,诗行般的田畦篱落间,总能遇见那些素朴却也蓬勃的菜蔬和水果。而我最喜欢看的,还是秋风里那满架摇动的扁豆。那么寻常,又那么绚丽。那么偏僻寂寞,却又那么欢喜自适。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