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最后的守山人

时间:2022-06-01 18:20:06

  竹园年年在壮大,住在小山村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片老祖宗积攒下来的山,已创造不了什么价值,人们不再眷念它。山成了本本上的一串数字,大多时候已被遗忘,只在每年的笋季才又记起它。那些还住村里,或已走出去的,周末一个个又回来了,学老农背一把锄头,上山也只是刨着玩玩,没人把它当正事干——挖笋累且不说,一斤才几毛钱,不划算。老一辈人逐渐逝去,以至于这山,这竹园,村里出钱也没人愿意守了。都嫌钱少,事多,还不好干。

  带着这样一种特殊心情,下班后我又来到了山上。时近五点,没想到老父亲还在那。他见我来,说笋不多,随便刨几个吧。他站着和一路过的老伯聊天,说过会就走了。可父亲不是来这里挖笋的,他是镇里的护林员,每年笋季又兼职给村里管笋,已近二十个年头,从最血气方刚的年纪,一直守到白头。父亲今年挖不动笋了,连管笋都有点力不从心。前几日,跟父亲一起管笋的老搭档来我家,像商量国家大事,诉说今年管笋的事。父亲说他今年本不想管了,可村里几次来请,好说歹说,实在没办法。毕竟这几十块钱一天的活,我们这些人不干,村里就再找不出第二个了。老搭档连连应道:“是啊,人讲个情分,他们这么来请,确实拉不下脸。”父亲去年胃部做过大手术,化疗八次,身体不好,这他比谁都清楚。我本想劝说几句,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父亲又说:“我这身体也跟他们说了,像以前那样满山追着人跑,是做不到了。以前不论下多大的雨,都在竹园守着,今年也不行了。不过好在我俩聊得来,知根知底,也不斤斤计较,坏里还算好。”老搭档道:“是啊,钱少累点也就算了,就怕遇到刺头,那真拿他们没办法。”

  这时他们诉说起种种往事,遇到偷笋的,说他一句立马走的,已算良民。要是跟着他屁股说一阵子,会听的,这也不赖。最怕那些刁民,你一说,他不理你,你再说,他急了,仿佛被偷的是他家的东西,暴跳如雷,恨不得要动手揍你。一个倒还好对付,两个管笋人在山上一喊,两人一包抄,他见自己势单力薄,又理亏,立马怂了。最怕的就是一大群的,他们人多势众,压根不怕你!你夺他的笋袋,你恐吓他,你驱赶他……你方法用尽,他装聋作哑,压根不睬你。这些“有文化的精英”,他们知道你没执法权,等你一报警,警察还没到,他们早溜之大吉。唯有一次,两人豁出老命,把一群年轻人围了,报了警,可就在几里外的派出所竟久等不来。等他们一个小时后赶到,这群人硬被挣脱了。质问一协警,他们竟说清明路上堵车,开不上来。可就算抓了,有用吗?不过半路口头教育几句,草草放了了事——大家都烦了,唯独这两个老人还在执着。这也越发壮了一些人的贼胆,虽然这笋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山里人纯朴,你若是游玩,好好刨一根笋倒也罢了,最怕那些人图省事,又想来得快来得多,往往不找地下的好笋,只要那些出头很高本可以长成竹子的笋,全砍了背回家——因此这竹山已很少有嫩竹子了。说到最痛恨的一次,两人遇到几个大汉,让他们别挖了,他们竟说这山是你的?是你的就把地契拿出来!不然就给老子滚蛋!笋已管成这样,守山人问心无愧。可几个不识相的村民,见山上笋被偷了,竟还寻过来说你们这是怎么管的,村里的钱这么好拿?

  时近黄昏,一个人独处于这山间,身心俱安,万籁寂静,唯头顶传来高一声低一声的鸟鸣,以及晚风拂过竹梢的“沙沙”声,我仿佛成了这山中的王。
 欲坠的夕阳,透过竹林,露出淡淡微光,眼前的竹林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头顶直插云霄的竹子,竹叶斑驳,如一张交织的大网。而我们更多的人,什么时候才能走出那张自私的心网呢?沈东海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