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井下工

时间:2022-06-15 08:53:25

  程保平

  胡长树我见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是一名跑矿山的记者,去过狮子山铜矿不少次,也采访过在那里工作的胡长树。那时候胡长树在井下做打眼工,是全国劳模,一年绩效要抵别人很多年,在有色和本市名气都很大。

  那次去采访,胡长树刚从井下爬上来,精瘦的身子套着蒙灰的工装,像从土里钻出来的,但人是谦和的,质朴的,微笑的。一笑,满脸的皱纹像括号在排队。那时他四十岁吧,但看着就是一个小老头。采访结束,我们握手告别,我觉得他的手是粗糙的老树干,大得跟人不协调。打眼工常年握七八十公斤的钻机,手不大才怪呢,这是矿山的一道风景线。

  胡长树以后,狮矿又出了个全国劳模高贵祥,跟胡长树一样,一年的活抵别人很多年。我没见过高贵祥,但编过写他的新闻稿,有次为一个数字还求证过矿里。

  劳模荣誉大,地位高,那种奉献精神,英雄或浪漫主义情怀,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八十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强力介入,效率优先,减员增效,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等等,渐渐进入社会主流话语。

  不久后有部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是说特种兵故事的,剧中有句台词不断重复,不抛弃,不放弃。即不抛下团队一个人,也不放弃所追赶的目标,一下子切合了当时社会现实。那时候企业正忙着三项制度改革,高贵祥好像就是在那时候退休养牛去了。

  狮矿几经整合,现在叫冬瓜山铜矿,劳动生产率成百倍提高,是优化企业管理带来的,提升科技含量带来的。

  我们几个受矿里邀请,为一个矿史展示馆的设计提供智力支持。党委副书记张建国说,要把当年奋斗者的精神保留下去,成为一种生动、正在进行的企业文化。我说,这种探索切合现实,这不光是冬瓜山铜矿的课题,国有企业的课题,也是中国社会的课题。

  好像是萨孟武先生说的,一个社会的现实往往是由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的。今年春天,有次我陪万以学兄去看铜官山。他说,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如果不考虑当年无数中国农民融入城市、披荆斩棘、勇于奉献的精神,不考虑建国初期工业总体布局,是看不出也看不懂今天中国崛起的。

  万兄在铜陵出生、长大,这里有他无数美好的记忆。他从本地基层做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走出铜陵,走到全省……那评判我以为切合实际,是有见地的。

  张建国陪我们下井了,下到负960米的深处。地下灯火通明,巷道通达,有三百公里长。宽大而笨重的汽车一时把我们送到这里,一时又送到那里。我看那掏空的通衢大道是由矿工一铲一铲挖出来的,心里是愧疚的,感恩的,也是自豪的。我有一种净化心灵的感觉。

  与张建国一道陪同我们的还有两个年轻人,算起来是我大学的学侄。与矿工出身的张建国有所不同,他们文弱,戴眼镜,手指修长,玩计算机特别顺溜。这正是冬瓜山铜矿的幸运,也是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城市才有今天的活力,才有今天的魅力。这是不是矿山精神的一种传承和拓展呢?!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