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逐诗游九井

时间:2022-06-27 16:21:05

  “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宋代大诗人王安石《九井》诗写的是养在深闺的九井沟。

  逐着这首诗,我来到这里。是映山红开后的季节,但相比早春,水流的声响更大,我喜欢水流这样呼喊,我喜欢山沟这样摆设,我喜欢丘壑这样纵横。

  它们都在写诗,它们都在奏乐,它们都是新生。

  飞流瀑布,我喜欢它们这样奋不顾身的秩序,我喜欢这样倾泻而下表达自己的技巧,我更喜欢它们不把红颜当回事的态度和不把悬崖当回事的勇气。

  太美了,在这样的地方。一汪水潭,夜晚将月色浸润,晨起将朝霞环抱。

  太美了,在这样的地方。一声鸟语,酿成一句句诗,一颗石头,静成一尊尊神。

  还是说说九井沟吧,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之处,属大别山余脉。虽是普通丘壑,但长相俊美,既有奇峰峻石与幽深峡谷的外表,又有水滴石穿、叹为观止的内涵,还有至今尚无一人敢窥其颜、敢探其险的神秘。

  叫好听一点,就是河谷。全长约二十华里,呈带状,沿河沟自上而下分布着九口深井。无一不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依然是一处未曾开发的处女地。

  “天上之水”引来了旷世之才。王安石来了,在不远处的舒州做官,他见识过很多名山大川,更见识过潜岳无与伦比的景致。他确实必须来。

  文学史家喜欢将文学家分派,比如诗人,就被分成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一个叫山水田园诗派。被归入这一派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其实,这一派诗人未必个个都特别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属于这一派的诗人,有一些却是山水风景的狂热爱好者。

  李白曾宣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为了寻仙学道,为了欣赏山水风景,他不辞路途遥远,不惧山岭崇峻。从四川峨眉山到东岳泰山,从华山到天姥山,再庐山、敬亭山等等,最后终老青山,性情加上坎坷的命运,李白几乎成了一个旅行家。但我要说的是,李白没来过九井沟,这是李白的遗憾,也是九井沟的遗憾。

  王安石比李白要幸运,二十二岁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因政绩卓著,朝廷多次召他进京,但他都以“家贫口众,难住京师”为由谢绝。后来在欧阳修的极力劝说下,才勉强留在京城。王安石游宦四方,渐行渐远,滞留汴京时,他甚至将整个江南视同魂牵梦萦的故土,最大的愿望就是回东南地区任职,他无法忘怀江南的草木与山川。“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诗中可一窥其深情。

  王安石酷爱风景,在舒州为官时,目光也在搜寻附近名胜,闻知九井沟,决定亲往实地览胜。他经太湖、过枫香驿、穿梅墩、进入九井沟,领略到了四井的幽邃、五井的神韵、六井的波光、七井的飞练。相传,王安石纵步山间,碰见一群士子坐在树荫下“盛谈文史,词辩纷然”,于是也在旁边坐了下来,那帮人兀自高谈阔论,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见他听得认真,过了好一会,其中一人忽然扭头问道:“你也读过书吗?”王安石唯唯而已。那人又问他姓甚名谁,他拱手答道:“安石姓王。”于是“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再传,王安石曾即兴创作了不少诗文,只可惜岁月沧桑,这难得的丽辞佳句多已佚失,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九井》诗一首:“沿崖涉涧三十里,高下荦确无人耕。扪萝挽茑到岩趾,仰见吹泻何峥嵘。余声投村欲风雨,来势卷土犹溪坑。飞禽凌兢走骇兽,霜雪夏落雷冬鸣。野人往往见神物,鳞甲漠漠云随行。我来立久无所得,空数石上菖蒲生。中官系龙投玉册,小吏碟狗浇银觥。地形偶尔截险怪,无意未必司阴晴。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常虚盈。谁能保此千秋后,天柱不折泉常倾。”

  虽只有一首,已经足够,已将九井沟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自由自在的生活,使王安石的心中充满了诗意和雅趣,是美丽山水与温暖人情,滋润了他的心灵,使他的生命绚烂缤纷。

  逐着这首诗,我来到九井沟。还是王安石的诗句“养在深闺人未识”,用它来形容九井沟极其恰当。行进在优美的风景中,停停看看,不紧不慢,非常惬意。
 作为后来者,我也即兴涂鸦了这样一句:“山,不仅仅是山,是诗篇;水,不仅仅是水,是琴弦。”司舜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