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只有相思无尽处

时间:2022-06-27 16:52:57

  ——散文集《我见宋词多妩媚》编后记

  我和那时青荷是同乡,又在一个城市工作,但我们见面不多,只是在两次聚会中相邻而坐,席间只有只言片语的交流,所以并不熟识。但我觉得,了解一个人,并不需要天天在一起,我以前看过她的文字,从她的文字里,我似乎也能懂得她,何况我们又在一起吃过两次饭,见过两次面。

  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可以说,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那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它是当时儒客文人智慧的结晶,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所以,千百年来,太多的人在用自己的眼光与心灵解读、鉴赏宋词,如今,词作的鉴赏,已经成了专门之学。近百年以来,我国先后出版过的词作鉴赏专著就不下于两三百种,见诸报端的词作鉴赏类文章更是不计其数。我曾粗略地看过俞平伯先生的《读词偶得》和沈祖棻先生的《宋词赏析》,都令人大开眼见,读时如沐春风。

  俞平伯先生精于古典文学,在很短的篇幅中,所论常有出人意料之处,细思又觉得很有道理,所以,《读词偶得》虽是一本小书,却在词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以诗词成就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当代词人沈祖棻先生则以学者的博学、女性的细腻和诗人的才情将宋词的解读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璀璨明珠,我们要想领略她的姹紫嫣红与千姿百态,就必须学会鉴赏,真正读懂它们,如此才能找到“通幽曲径”,看到“禅房花木”。而赏析诗词的方法很多,有人擅长阐述诗词理论,有人擅长评析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有人擅长发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那时青荷则擅长用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结合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引领我们去发掘一阕阕宋词的美学意蕴与生活情趣,也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人生启迪。

  那时青荷赏析宋词,有着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味道,这应该和她自身的经历与特质有关。那时青荷为人安静谦和,阅历丰富,呈现出来的文字干净优美,词句极其工整,又喜用短句、并列句,所以读来流畅,品之有味。编完那时青荷的这本文稿,我有两个比较深的感触。

  一是她擅长知其人,论其世,厘清作品创作的背景与环境。因为词人的思想、感情、性情、气质、阅历、修养等无不直接影响到词的创作,所以知其人,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否则,对其作品的理解往往就会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论其世,就能更好地了解词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境下创作出作品的。比如她这样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一位一生爱梅的女子,自是有了一份如梅的性情品格,从骨子里透出一种绝美。何况对她来说,梅花还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所映现出来的,是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惆怅与晚年的悲怀。从初见时“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赧,到新婚时“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的欢喜,再到离乱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哀婉,那一年年花信,一度度梅开,俨然一种心灵慰藉,一番心路历程。迎着命运的瑟瑟寒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树梅花。那雪里的梅花,分明是她一生的悲欣交集,一世的阴晴冷暖。

  二是她擅长把自己写进词中,设身处地去意会和感受词人在作品里所展现的意境。在一篇篇的赏析中,她成了柳永,成了晏殊,成了苏轼,成了秦观,成了姜夔,成了辛弃疾。正如她在序言里所说:我仿佛还能看到,一生落魄的柳永,还在市井间浅斟低唱;太平宰相晏殊,犹在小园香径上独自徘徊;异乡中秋的月夜,苏轼在把酒问青天;遥远的边关营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漂泊多年的蒋捷,于江阔云低的客舟中听雨;风尘仆仆归来的陆游,又到山阴沈园里缅怀绝美的爱情;秦观与贺铸,要么吟唱才子佳人的柔情蜜意,要么感怀人生流年的聚散悲欢;周邦彦与姜夔,一个尚在自度一曲美妙的新词,一个仍徜徉于暗香疏影的回忆里;这厢庭院深深,那是为爱断肠的朱淑真,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那厢众荷喧哗,争渡声声,却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我相信她是真的看到了。
 那时青荷说,我和诗词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我和诗词一期一会,日日皆是好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编完这部文稿,我看到了妩媚的宋词,看到了妩媚的那时青荷,也看到了妩媚的自己。那时青荷说的“妩媚”,我更喜欢说是“人情味”。人们习惯将词分成婉约词与豪放词,同时有了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婉约词只能表现个人的小我情感,要想表现家国情怀,必须要写豪放词。我觉得这种划分没有必要,任何一个婉约的词人身上都有豪放的一面,而任何一个豪放的词人身上又都有着婉约的一面。这一片片宋词里呈现出来的男女之情、羁旅之愁、相思之苦、家国之恨,这些对国、对家、对人、对事、对物痛彻心扉的思念,究竟是婉约还是豪放呢?不如说是“人情味”吧。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苏长兵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