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大塘艾草香

时间:2022-06-27 16:54:28

  端午节前,住在县城的诗人大顺约我到他老家的山野采艾。

  尽管我生活的小镇周边即是丘陵山地,离我家不远的坡上就能割到艾,但我还是一呼即应,欣然前往,因为冲着石镜那些诗意的地名,如横塘、大塘、踏水……感受一下“蒿艾深迷古径苔”的古风和新的意境。

  车子直接开到了怀宁县黄梅山东麓的大塘村。冒雨疾步,走进一栋宽敞的屋子,只见里面很热闹,原来一些妇女围着案台,用传统手工技艺制做香囊。一位年轻的女村干正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介绍艾草产业开发、产品营销(包括网络直播销售)等。

  在参观橱展的艾草枕头、各种造型的香囊时,我默念着产品外形上一条条寓意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吉祥语,又油然想到了四个字:“艾香文化”。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惟有地方特色的附丽,方显现生态产业的品牌价值,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在大塘村,大顺遇到了发小曹小七。曹小七种了100多亩艾草,他说艾草一年可以割三次,五月艾最香,药性也最好。谈起药性,我不由得想起清代石镜黄梅山有一位著名中医——丁悦先,他写有《药性赋》《痘科要言》等中医学著作,其中《药性赋》一书,以通俗易记的歌诀形式将中药药性予以归纳,对中医学的推广和中药的应用产生过巨大影响,当时它与休宁医学家汪昂的《汤头歌诀》齐名,有“江南歌,江北赋”之称,又有“二宁汪丁著歌赋,大江南北人增寿”之誉。

  丁悦先将艾草归类于温性药,肯定其药用价值,《药性赋》说:“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有案例:“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几年前,我因结识怀宁悦艾堂理疗师操学芳女士,开始对艾有更多了解。在中医针灸疗法中的艾灸法非常古老,至今仍是受人欢迎的一种健康理疗方法。我在读古籍和观看反映古代生活的影视剧时,发现古人对艾草的利用十分普遍,从宫廷到民间,从御方到偏方都广泛涉及。它还能治“时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由细菌、病毒传播所致的急性流行、传染病。据《怀宁县志》载,“道光末年,淫雨日久,疫疾流行”,丁悦先就是用艾草、板蓝根等本地药草,“沿门救治,不取酬报,遇极贫者更赠以药,全活甚众”。

  石镜乡至少有三种植物,具有人文意味,一是怀宁县花望春花,曾经望春花基地种植达8000株,近些年它已从中药(药名辛夷)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花季游人如织。二是黄梅树,由明代佛光禅寺方丈于洪武年间从印度带回栽培,五百年不败,现在每年腊月仍旧开花。有人认为或许是后来嫁接、移植、栽培的,包括阮自华建黄梅庵石濑阁所植。我感兴趣的是一棵黄梅树,在时光蹉跎中演绎出黄梅山的众多传说,包括黄梅戏的起源之说。第三种植物,就是黄梅山下与独秀山麓的艾草了。

  清代石镜乡进士陈世镕退休还乡后,非常开心,“故乡好山水,景物足享受”,身心融入自然环境,融入民俗生活,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重阳插茱萸,连上祖坟也因艾草而感兴:“艾纳出碑趺,乾鹊鸣宰树。气脉相感通,俎豆有余慕。”(《归田诗》)艾纳并非一般的艾草,但一个“艾”字从其诗中出来,其意象散发香气,其通感触发联想。

  陈世镕是一位深谙“香道”的文化人,他积极弘扬皖江文化,为他人做嫁衣,编辑《皖江三家诗钞》等书籍,还应邀参与编纂《安徽通志》《怀宁县志》等方志。太平军攻打安庆时,他将家中藏书转移到天柱山,可是这些书虽没遭兵灾,却被当地一个权势人物囊括而去,据为己有。曾国藩得知后告诉陈世镕,“文姬当可归汉”。可督师曾公竟也没能替他讨回书籍,朋友劝他控告对方,追回藏书,他说:“天下之物,有聚固必有散,而其散也,又有幸有不幸焉。攫得而宝爱之,则在人犹之在我尚为幸也。不然,而或以覆瓿,或以投溷,书其如彼何哉!吾书从吾数十年,未尝一屈节于公卿,吾之幸亦书之幸。”(《脉望斋记》)

  黄梅山另一位进士吴浚,是中国近代知名外交官。他离乡入仕前,母亲、姐妹和亲戚们,纷纷送给他缝制精美的香囊。吴浚后来身边留着一只绣着“和敬”二字的莲形香囊,其它的都送给了同事、朋友,还有国际友人。吴浚于光绪十五年(1889)出使日本、美国,充任头等参赞官,后调充秘鲁参赞官兼办秘鲁使臣事。他曾代表政府与美国、秘鲁、智利外交官缔结条约,力争保护华侨利益。若干年后期满离任时,众多华侨捧着“颂功匾”追到海滨,涕泪相送。光绪二十年(1894)安庆大水,广济圩江堤溃破,吴浚在外地筹垫四万金救济灾民,又捐募巨款实施救灾,还助建安庆义渡局。等等这些,何尝不是践行“香道”精神。

  我问曹小七,你怎么有了种艾草的想法,他说最先种了百亩玉米,亏损了;第二年种油菜,连本也没保住;第三年种植板蓝根,居然没一棵成活,光请人拔草就花了6万元。选择种艾草,是从望春花的名气上得到启发,要种就种道地的开发前景好的东西,石镜这地方山多坡地多,大塘向阳近水,更有益于艾草的生长。他在全国各地考察了一些艾草种植基地,包括湖北的蕲春,并且通过干料比较,石镜大塘的艾草香气纯正耐久,越陈越香,它的药性也强,尤其可贵的是艾草可以深加工,搞文创产品,把村里妇女缝制香袋的手艺发挥出来,增加大家的收入。

  曹小七与大顺的个头差不多,硬朗结实。这一对发小,曾经浪迹乡里,寻找改变身份以及发家致富的路径,结果一个参了军、转业后成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个数十年城乡之间奔波,打拼,走过不少弯路,也掘到过金,后来回村承包土地,尝试栽种各种经济作物,历经挫折后演变成为一名艾草种植主、艾香传递者。曹小七佩服大顺会写诗,他对大顺说,你要是不当兵,肯定成不了诗人,你得感谢党和国家。大顺笑着回答,我可能在别的方面成功了,现在诗不值钱。
 离开大塘,曹小七送给我们每人一只艾草枕头,说长期伏案写作,颈椎不好,睡这枕头可修复改善。包装盒里还有一袋艾草干料。我问大顺,你写过家乡的艾草吗?大顺说,如果重写《丘陵书》,我会加上艾草:“等待采摘的,在祖国的版图上,还有端阳的艾草,赠给万家养生的田野、山冈……”何诚斌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