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去年以来,著名影视戏剧作家宋海明有四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我走进他精神世界的“敲门砖”。
一是网络微电影《调查》被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安徽省监察委员会选中,被作为优秀廉洁文化作品在全省展播。上个月被省里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优秀作品。二是30集电视连续剧《铁血黄梅》,被安徽宣传文化部门申报为优秀文艺作品扶持项目。三是网络大电影《女子便衣队》通过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审核批准拍摄。目前剧组正在大别山区皖鄂边界拍摄。四是网络大电影《展翅青春》今年3月份通过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审批,已投入拍摄。此外,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就是,他的百期非遗纪录片《即将失去的技艺》,已在皖西南安庆市县开拍。
海明曾先后在省级及央媒供职,现在主攻影视戏剧创作。这两年,海明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在全国院线、央视、网络与报纸杂志,接连上映、发表电影剧本《三年》《荒岛求生ll背后杀机》《奇医少年侯宝璋》《春归》等10余部影视剧本,并有《烽火程家岭》《风雨龙潭寨》《浴血罗汉尖》《布衣状元赵文楷》等近20部大小戏剧发表及搬上舞台,而且反响都不错。
我与海明相识也有好几年了。三年前,我俩兼职一家省级文化杂志社,我是总编,他是副社长。平时都是各忙各的,见面机会也不多。只有开会,我俩才会坐在一起,有时利用会前会后时间聊会天。谈工作,谈生活,也谈文学创作。一个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他的精神世界也会像大海一样辽阔。
海明是位性情中人,酒量不大胆子大。但无论如何,创作在他心里的地位还是占第一位。有次,杂志社在一起聚会,他把酒杯一放,手指便不停点击手机屏幕,我问你在干吗?他也不理我,噼里啪啦像机枪扫射,过了一会,他憨憨地露出释然微笑,对我说:“突然想起一个情节适用我的一部剧本,我怕忘了,赶紧记下来!”这就是创作灵感,若不及时捕捉,稍纵即逝。
海明热衷影视戏剧剧本创作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与众不同的是,别人写作靠电脑,而他用手机。一有空,他就在那不停捣鼓,而且还是“一指禅”,我甚至怀疑他过不了多久就要换一部手机。
海明个头不高,胖乎乎的,他常常通过那种礼仪式的笑容,传递他的热情与真诚。我有次拿他开玩笑说:“是不是演员见多了,被传染了?”“哪有呀,总编?”说着,他又露出那熟悉的笑容,让人有种亲切感。
海明老家在安庆太湖县新仓镇。他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生了13个孩子,活下来10个。俗话说,儿多母苦。他的母亲因操劳过度,在他8岁时就去世了,是父亲一手把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海明从小就聪明,善于观察,喜欢读书,发誓要通过写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18岁那年,海明开始学习写作,从此踏上文学创作之路。
作为影视戏剧作家,海明还长期执着于民间文艺的研究、挖掘与创作。早在1990年代初,他就发表《黄梅戏起源有新说》《黄梅戏舞台第一位女演员胡普伢》《黄梅戏舞台最早的专业剧场》与《何为大戏36小戏72》等调研文章,以及《黄梅舞台报春花》和《铁血黄梅》等长篇小说。推出《送年画》《账本》和《得与失》等戏剧剧本。
海明的精神世界是浩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