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拥军
夏至刚过,暑热难耐,看着日出后便是明晃晃的太阳,心里发怵,这是一个难熬的苦夏了。周末回家看爸妈,吃过饭后,我和妈妈说,帮我刮个痧吧。妈妈着急地关切起来,询问道:“你看,你看,又中暑了吧?”我连忙说:“不是,不是,就是想让您给刮刮,刮刮舒服。”小时候体弱,又很调皮,喜欢在外疯玩,上山捉知了,下河游泳踩瓦撇子(河蚌),到水跳边打芹菜、摸螺蛳,在小溪里翻找石蟹,上菜地摘那些青涩未熟的西红柿。年少无知,日头毒辣,也毫无顾忌,这样就很容易中暑。那时没有龙虎人丹、十滴水之类的防暑降温用品,也没有冷饮西瓜绿豆汤的待遇,但妈妈有她的办法,给我刮痧。
我不知道妈妈是在哪学到的这种传统手法,或许是小时候跟外婆后面学的吧。因为外公和舅舅都是在建筑公司做木匠,盖房上屋梁,常年在户外作业,爬高登低,中暑是难免的。所以外婆就用这样的手法为他们爷俩祛暑。妈妈和姨娘们小时候在外打柴放鸭种菜地,也肯定被外婆用这个手法治过中暑。这也算是祖传的手艺吧。
我尝过中暑的滋味不好受,头晕目眩,浑身无力,吃不下饭,老想呕吐。少年时候的夏天,一有这样的反应时我就知道可能中暑了,就像在外疯够了的小猫想家一样,乖乖回到家,让妈妈刮个痧。刮痧的用具很简单,一点香油,一把汤勺,把香油(无为老家的人称菜籽油为香油)倒进小碗里,从厨房里拿来喝汤用的白色旧瓷汤勺,妈妈让我趴在床上,不垫枕头,四肢张开,手掌朝上。妈妈用汤勺舀一点香油点到脖子上,匀平,然后用勺头从上往下轻轻地刮,沿着脖颈从左往右一条条挨丝地刮下去。有时刮不了几下,皮肤就红了,像被沙子搓过一样,斑斑点点。妈妈便说,痧子出来了,你看中暑了吧?我便“嗯嗯”地含糊着答应,忍着疼不敢反驳。感觉妈妈的手很轻柔,轻重有度,不紧不慢,在油脂的润滑下,疼痛感渐渐就消失了,感觉像妈妈说的那样,好多痧子被妈妈用汤勺刮掉了,去了毒,身体很快就会好了。然后妈妈又在肘窝、腋下、背部、腿窝处刮。刮完背面,又仰面躺着来刮额头、脖颈正面、胁骨处。每每刮到红色斑点出来,妈妈便念叨起来,让我不要再在外面疯跑了。等刮完后,用镜子一照,刮过的地方都是瘀青间夹杂着一条条的红斑,特别是背部,很醒目,还有点瘆人,一下子褪不掉。妈妈嘱咐我不能洗澡不能扇扇子,说刮过后汗毛孔是张开的,一洗澡一吹风就沾了湿气,邪风就会进入身体,容易生病。小时候不理解,但也不敢违背。这和我长大以后了解的道理是一样的。老人的话真实不虚,很敬佩祖宗传下来的智慧。
刮过痧后的第二天,人果然清爽了,头也不疼了,人又生龙活虎了。但孩子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便又跟着小伙伴们去疯跑了。现在人们担心刮痧很疼,但是我小时候感觉没有多少疼痛。有一首关于《刮痧苦》的诗,是这样写的:人人刮痧叫痛苦,不知父母最辛苦。刮出痧毒为父母,父母为你在祝福。关于刮痧的疼,其实是父母最疼。刮在我们的身上,疼在他们的心里,如果我再忍受不住而不叫唤,其实是在伤他们的心。成年之后,我也在中医理疗馆刮过痧,但感觉没有妈妈刮得好,少了那种汤勺刮在皮肤上先是刺痛而后舒筋通骨的感觉,更不用说有什么效果了。
长大以后,体质变好了,当然也忙了,就很少刮痧了。但我对刮痧有了好奇,就去探究。其实刮痧的历史非常悠久,源远流长。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症。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症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沿用不废。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程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发明了冶金技术,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可以冶炼出铁。铁比砭石更加精细。当时的人类把铁制作成像现代人用的针。随着针灸经络理论的发展,在民间开始流传用边沿钝滑的铜钱、汤匙、瓷杯盖、钱币、玉器、纽扣等器具,在皮肤表面相关经络部位反复刮动,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来达到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被演绎成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健康疗法,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疏通经络,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现在在办公室呆多了,缺乏运动,身上就容易积累一些毒素,而刮痧是很好的一种保健方法,但并不为人们广泛接受,尤其是在西方。前些年看过一部电影《刮痧》,是老戏骨朱旭和梁家辉、蒋雯丽主演的。讲的是许大同(梁家辉饰)一家人移居美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爷爷(朱旭饰)看孙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就用中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成了丹尼斯在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在这部片中,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最后又因人们的诚恳和爱心,最终冲破困境的故事。因为中医刮痧而引起事端,又以刮痧的理解而结束的故事完全呈现也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亲情和价值观念。那时看电影时就很不理解,刮痧这么好的技艺怎么就成了虐待手段了呢?但对片中爷爷那一辈人独特而真挚的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年我带孩子们去北京参加夏令营。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发现里面有一个中医展览馆,有一个展区就是展览各种刮痧板。刮痧板琳琅满目,有牛角、玉石、砭石、磁疗、铜银铝币金属类、蚌壳、竹片生物类等多种材质。有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梳形等各种形状,让人叹为观止。讲解员讲解得非常详细,还请游客坐在位置上当场示范。我注意到,我们民间常用的碗盘勺杯都不在这里面,大概是这些民间刮痧器具都不上相,从商业角度来说也赚不了钱。
一到天热时,妈妈就会在电话里嘱咐我要注意身体,少在太阳底下晒,不要贪凉,不要吃冷饮。同时也不忘记说一句,如果真不舒服了,就回家来,妈妈给你刮一下。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