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与旧物对视

时间:2022-08-26 13:43:06

  从小,我就有个癖好——爱逛旧货店。

  四牌楼街口,有家大旧货店。母亲常带我去,说这家旧货店是国营的,不欺客。店是两层老式木阁楼,雕花门窗。底层敞口,端方四正的厅堂。一只大肚细颈的青花瓶堂堂地立在中间,瓶内插着五彩的翎毛。一见它,我就想到戏曲《穆桂英挂帅》。身上插满彩旗的穆桂英舞动着双枪,头上翎毛一抖一抖的,好不威风!厅内还有古旧的雕花木床、八仙桌、橱柜、梳妆台、脸盆架、食盒、台灯、杯子、熨斗、碗勺、唱机、洋娃娃、钩花桌巾……

  我在这里摸摸,那里翻翻,心里又好奇又欢喜,忍不住胡思乱想:那些物什与多少旧人有关?

  墙角的摇篮,曾睡过怎样粉嘟嘟见风长的婴儿?门边的三屉书桌上,那道刀痕是哪个淘气的伢子弄的?那盏旧台灯,曾照过怎样一个灯下奋笔疾书的人?描漆绘花的食盒,一层层小笼屉,打开就会嗅到岁月的米香与菜香吧?古铜色大喇叭的唱机播放过好听的洋曲吧?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首饰,密密地摞在精致的景泰蓝梳妆盒中?那细细长长的,顶端镂凿着梅、莲、菊花纹的簪,还有两股簪子交合而成的钗,是怎样的女子用怎样的手拿起,在镜前摆弄、顾盼,随着一颗女儿心,插入云堆雾绕的青丝?那用金银镶成纷飞的羽翅,坠了珠玉的步摇,摇曳出一个女子怎样无限的娇柔来?

  它们都无声地沉睡在那里,散发着木质或金属的气息,承载着似水流年。

  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橱窗里那副石片墨镜。黑幽幽的镜片上镶了铜架子和铜腿子,铜架子上嵌着祥云,腿子顶端焊着两枚铜饼。铜饼上镌刻寿星捧桃的图案,饼圈里拴系一溜小巧的铜链子。这么时髦的墨镜,定是个风度翩翩的公子用的。那公子着白织锦长袍,罩黑云缎马甲,头发梳得水光溜滑,戴着墨镜,铜链子紧绷脑后,摇一把折扇,风度翩翩地走过店前,身后跟着几个布衣短衫的家丁。

  为何连墨镜都当掉?定是遭了大事吧!会是什么样的大事呢?

  我家也有些老物件,它们俨然成了家庭成员。

  一对老檀椅,总是端庄稳重地坐在我家厅堂里。那是父母结婚时花6元钱从旧货店购来的,据说原是大户人家祠堂里的太师椅。它至少见证了两个家族的兴衰史。现已上了一层暗色的包浆,泛着沉稳内敛的光泽。椅背上依稀可辨其上有刻字,一曰“吉祥”,一曰“如意”。早先,父母一人坐一张,写材料、批阅作业。后来,我和姐一人坐一张,读书、写作业。寒假里,母亲接了糊火柴盒、折牛皮袋的零活,大方桌、老檀椅就成了工作台。母亲右手从“吉祥”上取材,双手在大方桌上上下翻飞,左手放到“如意”上,像是手工作坊的流水线。我和姐各站一边,被母亲“吉祥”“如意”地使唤着当下手,

  似两个小仙童。一个冬天忙下来,我们就有了过年穿的花衣裳。

  那樱桃红的婴儿车,内圆外方,可坐可立可跑。车前拦板的长形凹槽上,放过“咚咚”响的拨浪鼓,右边碗底大的圆形凹槽,是放小木碗的。坐凳下一块斜木条,是引尿的槽,底板下四个敦实的木轮,可供婴儿推着到处跑。这车坐过姐、我、妹,还有外甥、女儿。一个又一个孩童,摇着拨浪鼓、摔着小木碗,在婴儿车上拔节生长。

  一只小铜炉,奶奶留下的,炉盖梅花孔里散发出草木灰的香,让我们忆起那些温暖的日子。一叠旧碗,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乱糟糟地呆在橱柜里,仿佛等你随时来开门,来取用……

  最爱看母亲晒箱。那是个大樟木箱,一开箱,一股冲鼻的樟脑香袭来。母亲把衣物一件件抖开,犹如展开一段段光阴。月白色窄袖的棉麻旗袍,奶奶少女时穿的。我和姐都试穿过,哪里穿得进?对比奶奶少女时的纤细苗条,我们既羞愧又羡慕。那件绣着鱼跃龙门的红绸肚兜,奶奶嫁衣改的,我婴儿时穿的;黑色福字纹香云纱小背心,取材爷爷的马褂,我三四岁穿的。母亲说,那时的我,头上不长毛,白胖胖,穿着黑背心,像个神气的小男伢。母亲总让我站在老檀椅上,扮《沙家浜》中的胡传魁:“老子的队伍,才开张……”这些,我竟没有一点印象。

  我还喜欢翻旧相片,特别喜欢那张百日照。照片中的我坐在小坐车上,穿着绣花围兜,两只小手拍起,咧开嘴巴笑着,还调皮地伸出了小舌头,笑得那样烂漫。那个天真无邪的时代!

  我不能自抑地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我很自然地想到,有几个人执过它,有几个人读过它。他们也许都不在了。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不灭。

  那残存着香甜味的糖果纸、硫磺味的火柴花、卷了边的小人书、泛黄的磁带盒……都被我收藏着。我就是这样喜欢着许多旧东西,以致每每翻出它们时,整个晚上都在痴坐着,沉浸在快乐的回忆里。

  旧物让我感到,童年是那么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它既没有老去,也没有变形,它依旧雀跃如昨。它只是暂时地封存在角落里,静静等你来开启、重历、品味。在目光的孵育下,它们苏醒、重生。
 而我们,在与旧物的对视中,安顿了灵魂,并于瞬间,抵达某种诗意。胡静

稿件来源: 安庆晚报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