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妮
读长篇报告文学《点灯人》,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在衣食住行之外,还得追求点儿别的什么,方才不枉来此人世间走一遭。
《点灯人》是陈富强、潘玉毅根据钱海军事迹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2017年9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曾获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长篇报告文学类“推荐作品”。作者补充了2017年以后发生的钱海军等志愿者带7名老人圆梦北京、“千户万灯”西藏行两个故事,并于2019年5月再次出版。
钱海军在慈溪不能说家喻户晓,但也可称得上街知巷闻。他是公益事业的践行者,而且一行就是二十三年。从最初利用一技之长义务为同一社区的老人换一盏灯、装一个开关,到后来将“免费业务”扩展到电器维修、人文关怀的方方面面,钱海军用他“助人为乐”的态度感染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人,也带动了很多人。
钱海军是一个“点灯人”,这个“点灯人”有两重含义:首先是肉眼所见的灯,钱海军是国网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的一名社区经理,通俗点来说,他的职业是一名电工,所以他点的是实实在在的灯;其次是心里的灯,钱海军除了免费为社区里的孤寡、空巢、失独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电力维修服务,还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去探视他们,同他们聊天解闷,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他视那些老人如父如母,老人感受着他带来的温暖,仿佛心中有灯,点亮了余生。
有人说,钱海军和钱海军式的点灯人是一块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事实确实如此。1998年,因社区初建,缺少工作人员,一张申请表,钱海军就成了社区的“编外电工”,一个电话,呼之即来,风雨不改;1999年,在给一位姓林的老先生修日光灯时,老人一句“老了,没用了”的叹息,让钱海军下定决心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服务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从此大年夜与家人团聚便成了一种奢侈;2013年,“菲特”台风来袭,钱海军和他的同事们逆流而上,驰援温州、余姚、鏖战横河;2014年,钱海军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发起了关爱空巢老人的“暖心行动”;2015年他们又针对残疾人发起了“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工程,并从慈溪推广到宁波,又从宁波推广到浙江全省,同时绵延至省外的藏、吉、黔、川等多地……
感人的事迹有很多,书中陈述了部分,相信书外还有更多。从这些故事里,我们能意会“点灯人”和“点灯之举”的价值和意义。我尤其喜欢书里引用的《传灯》那首歌,歌词的最后几句:“每一条河是一则神话,每一盏灯是一脉香火,每一条河都要流下去,每一盏灯都要燃烧自己”。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