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记事时起,经过数次搬家的历程,从北方乡下小村到千里之外的南方。每次搬进新居,过程虽然周折,但感受却总是相同:激动、欣慰与自豪。因为每一次搬家,都搬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1981年,父母建了三间土坯房。父母将仅有的几件家具从摇摇欲坠的祖屋搬来。那些被几代人用过的木柜、木桌、木椅、木床,洗净晒干后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芒。它们带着祖辈的记忆走进土坯房,温暖着一家人的现在与将来。
那时,农村分田到户。父母精心侍弄二十多亩责任田。春种,夏管,秋收,冬贮。农忙时,他们辛勤劳作;农闲时,父亲到县城工地打短工。1988年,有了一些积蓄后,我家建起了村里首个两层楼房。当大卡车把建房用的水泥板拖来时,乡亲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楼房建成了。楼上楼下,地面光洁,墙壁耀眼,木门清香,玻璃窗推开又闭合……一切都让人欣喜。
第三次搬家,在2002年。为了方便工作和孩子上学,我在二十多里远的镇上买了两间四层的商铺房。那年,我与父母已经分家,房子是我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房子。我记得,在装修期间,我和妻子去县城,选地砖、看窗帘、定制组合家具、进行厨房设计……我们俩像燕子将泥一口口衔回来,筑在爱心巢上,累是累,但心里乐滋滋的。
2006年,儿子要上初中了,父母也老了,我们把家搬到了县城。那是套四室两厅的商品房。假期回到老家,我待在县城的房子里,环顾一切,充满感慨。所有的物品都是我们夫妻通过辛勤劳动得来的。那台液晶电视机,是我用奖金买回来的;那台洗衣机,是我用闲时写作、参加征文获得的稿费买来的……每件物品的背后,都记录着我们为之拼搏的汗水,回想起来,有泪水,更有欣慰。
我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搬家了。没想到,第五次搬家不期而至。2021年,儿子要结婚。考虑到他今后的发展,我们在南方买了房。这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搬家了,所有的物品重新采购。虽然我是个念旧的人,但远在老家的物品只能通过相片来怀念了。那些看似有用但永远用不着的东西,那些永远用不着但还有收藏意义的东西,我只能与它们娓娓道别。
琐碎是日常,烟火是温度。如今,我们一家四代同堂,把灵魂栖息在南方,将一切汇集成家的气息。虽然过程多是辛苦、有些疲惫,但那是给努力的自己最好的回报。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向上向前的过程,我们的脚步只有不停向前,才能找到自己最好的归属,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才能无愧于这个美好的时代。
-文/甘武进
稿件来源: 合肥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