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我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去世一周年的消息,了解到作为院士的他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看着电视里那金色的稻田,记忆的阀门悄悄打开,渐渐地将我拉进时间的漩涡之中,光阴回溯,恍惚间,我又回到了记忆里的那一年……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随妈妈回到老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正是播种的季节,乡村里充满着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我看到不远处的水田里,农民伯伯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停地劳作着,我走近仔细看了看,发现汗水早已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妈妈见我目不转睛的样子,轻轻地问我:“你要不要也试一试呀?”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兴奋地学着农民伯伯那样,在泥泞的田里光着脚,踩着水,弯下腰,一棵一棵地将小秧苗插进水里,汗水滴落在田里,心里默念着:“小水稻、小水稻,快快长、快快长……”一眨眼,夏天到了,我又跟随着妈妈回到了家乡,再次回到当初的那片稻田,它们果然长高了许多,小水稻们排排站,各个都伸出了它们绿油油的小脑袋,微风吹过,水田里一片绿意盎然,那浓浓的绿,就像是巨大的绿色墨水瓶翻倒在了大地上一样,好看极了!
春去秋来,田野里的稻子绿了又黄,中秋时节,我再一次有机会看到了我的“小水稻”们,它们早已换上了新装,远远望去好像是一位垂眸弯腰的优雅女子;走近感觉那弯弯的稻穗又好似月牙儿一般;仔细瞧一瞧那“胖鼓鼓”的稻粒又像是气球一样,串在一起又与我的麻花辫非常相像。蓝色的天空,金黄的稻穗,浓烈的稻香在秋风中飘荡,丰收的喜悦油然而生,我的心也随之飞扬!转眼间,隆冬来临。屋外,是厚厚软软的白雪;屋内,是香香软软的白米饭,耳畔响起我最喜欢的歌曲:“还记得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继续奔跑……”
回想那一年,春种、夏忙、秋收,小水稻各个时期的样子都在我眼前浮现,我见证了它们的生长过程,明白了一日三餐桌子上每一粒米饭的来之不易,更是感悟到了袁隆平爷爷和农民伯伯的伟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花朵,要谨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的教导,铭记“千古国士魂,禾下乘凉梦”袁老的遗愿,珍惜粮食,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余泽恩
稿件来源: 安徽网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