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温暖又治愈的电影。故事发生在那个一切看上去不是那么公平的年代。不管去哪,黑人都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大部分得不到白人的尊重,即使这个黑人是个著名的钢琴家。
20世纪时的美国,在种族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歧视。黑人和白人,可以做朋友吗?他们之间能平等对话、相互依赖吗?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真的能成莫逆之交吗?这部电影说到底,还是围绕着这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展开,而两位主角相互救赎的经历,让人动容。
以前我觉得朋友讲究的是志趣相投,就像选择人生伴侣一样,两人要有共同的语言,才能相处得更加长久。但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有时候互补的魅力远大于相投。
电影中最打动我的,是角色心中的不设防,这是一种单纯直接的信任。比如托尼,他接受与自己既有认知相反的事实,他讨厌黑人,丢掉黑人用过的喝水杯,但在和唐相处中,他愿意重新认识这个皮肤黝黑的人群;唐亦然,他们之间从最初的雇佣关系逐渐变成互相关心,彼此照顾的朋友,在最后托尼疲惫不堪时,是唐开车把他送回了家。他们的坦诚是这次转变最直接的原因,托尼会在唐要求他使用“化名”的时候直接拒绝,会在不满的时候向唐表达,唐则像个老师一样,教了托尼许多他认可的处世哲学,以及写信的技巧。如果双方秉持一种老板和员工的边界感,无疑朋友是交不上的。坦诚,给对方走进内心的机会,而不是对偏见一以贯之。这大概就是真挚的友情,让人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谛吧。
为什么托尼和唐会是彼此的救赎?托尼会让唐去做他没有做过的事,比如去专属于非洲裔美国人的餐厅,像是炫耀自己的宝贝一样自豪地告诉别人,唐是很厉害的钢琴家,并鼓励唐上台演奏;让唐吃炸鸡,并打消这是只有非洲裔美国人才喜欢吃的顾虑;会为了让唐获得应有的尊重跟别人出手……
信任、救赎是彼此的,托尼会乱拿别人东西,唐会让他要么付钱,要么还回去;会教托尼怎么给妻子写信,才能让妻子更开心;像是包容一个小孩一样,去和托尼说话,两人会成为挚友是偶然也是必然。就像结尾处,唐来到托尼家一起过圣诞节,一家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热情地迎接唐,并为其添加餐具。托尼的妻子还给了唐一个大大的拥抱,并感谢他教自己的丈夫写信。看着托尼的家人,我好像明白了托尼为什么这么可爱。
就像托尼在电影中说的那样:“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温暖也许会迟到,有时你会感觉世界并不公平,时常一个人淹没在黑夜中,仍由孤独将自己侵蚀。但是绝不会让你独自面对,也不会让属于你的温暖缺席,为你的人生旅途赶走所有黑夜和寒冷。在我看来,这也是本片的精髓所在。 程若渝
稿件来源: 安徽网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