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在城里欣赏到一轮明亮的暖月,真是不太容易。月亮,如果仅仅是挂在寂寥的高空中,就极易成为一轮生寒的冷月、寡月、孤月,尤其是在入秋之后。
如何让月亮看上去不冷、不寡、不孤呢?就得寻到一处月下有景之地。
农历八月十六的晚上,正是赏月的绝佳时刻,我决心不错过它,早早地便去了包河公园里的脚印塘,那里被称为庐州几大最佳赏月地之一。
到时才发现,自己来得并不算早——已有十多位摄影爱好者,在那里架起了相机,旁边还有不少游人在举着手机拍照。
秋日的包河夜色,真美:河畔上一排排的灯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出大片大片黄灿灿的光芒来。河中央还有一排排倒立的“光柱”,它们是远处发光建筑物的倒影,发出好看的红光、蓝光、绿光、紫光,将河水染扮得五彩斑斓。成片半枯半荣的荷叶,在微风中、在光芒下摇曳着,与岸边细柔的柳条,交相呼应,仿佛在举行一场无伴奏的舞蹈表演,三三两两的游船,在晚风轻拂的河面上,轻柔地漂荡着,破水纹,碾光影,穿桥洞,悠闲地来来往往。
沿着脚印塘东南方向望去,不远处耸立的清风阁,在贴身灯带的照耀下,犹如披上了一件金缕衣,轮廓清晰,光彩夺目。
清风阁的东边,则是一栋栋气派的现代化写字楼,高耸入云,楼身上同样是灯光璀璨,在夜幕之中,耀眼显目,展现出合肥作为一座“新一线”城市的雄姿。
这般夜色,已是美极,但大家似乎都不满足,都在等更美的景:月亮。但,月亮似乎有意在躲避,左等右等就是不出来,等待拍月的摄影爱好者们,有些着急,纷纷翻看手机,确认月亮何时才会出来。
我也有些着急,正好同事打来电话,跟我商量一件事,我转身去答复,一来一往,注意力也就转移开了。大约50分钟后,我和同事结束了通话。转身一看,发现眼前有一小伙子,正拿着手机,弓着身,对着清风阁拍照,神情极为专注。我问他月亮出来了吗?他没理我,我抬头一看,发现月亮还是没出来。但等我稍稍低下头,再仔细一看,才发现一轮圆月,已跃出水面,从远处的树林里慢慢钻出了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浅红色。
月亮,终于出来了,但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它还太低了。
但它在升,越升越高,升到了群树之顶,绿叶之上,更大更圆更亮了,然后又升到了清风阁和写字楼之间,将古老的阁楼与现代化的高楼连接了起来,月照古今楼!
十多分钟后,月亮又升到了清风阁的翘檐之上,如同一颗璀璨的珍珠,点缀、附着在阁角之上。与此同时,阁身上的金光,也反照到月亮之上,让月亮顿时暖意十足,暖起来的月亮,如同夜空中的一个小太阳,寒白之意,大为消减。
阁上有月,月下有阁,阁边有水,水中有光,光里有彩,真是一幅绝美又唯美的画卷啊!能欣赏到这番胜景,我感到无比的幸运,这是我在阳台上、在饭店里、在马路上、在手机里等其他诸多地方,都难以欣赏到的,只有在特定的时刻,去特定的现场,才可以。
那么,这幅美妙的画卷胜景中,谁最重要呢?是月亮,还是清风阁,抑或是包河、写字楼、灯光、河水?我觉得都重要,缺少任何一项,都会有缺憾,都不是全貌,它们是互为成就的。当然,还有我的一双眼睛,是它们帮我发现了身边这真实而又富有诗意般的美,还有一颗愿意等待月出月升的心。
匆忙行走的人啊,不妨暂停一下脚步,去寻寻近在身边的美。
-文/徐立新
稿件来源: 合肥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