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在茫茫太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完成了出舱活动,他们凝视着舱下旋转的巨大星球,在那如眼瞳一样蓝幽幽的地球上,有一个国家叫中国,它是我们亲爱的祖国。
中国人的面容,在无垠太空闪烁,这是一个国家的荣耀时刻。
我庆幸,出生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的中国,深情总是植根于心底。在这个国家秋天迎来的生日中,在14亿多人举起森林般的手臂上,一起点燃生日蜡烛,朗朗祝福我们的祖国。
新中国诞生在秋天,这是五谷丰登、大地沉香的季节。
请让我来寻找中国的一张张面容。
凌晨4时,城市睡意沉沉,一群早起的人中,有我楼下的邻居王大姐。王大姐挥动一把竹扫帚,清扫马路落叶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一万只蚕在集体吃桑叶发出的美妙声响。有天凌晨,我去赶最早一趟航班,在马路上遇见王大姐,昏黄路灯下,大汗淋漓的王大姐对我说,兄弟,回来后上我家吃腊猪蹄炖藕汤噢。望着王大姐亲切的面容,感动漫流在心中。
正午,烈日当空,空气仿佛在嘶嘶嘶燃烧。老乡傅大哥,从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走下来,擦着汗水涌冒的额头,露出两排结实的牙齿,对嘱咐他歇一歇再干的施工员点头一笑。傅大哥在工地上干架子工,在城市挣下的每一分钱,都浸透着汗水的味道,他培养了一对研究生儿女,这是他最开心的事儿。
前年春天抗疫期间,一座城市瞬间凝固般安静。但时间从来没有停摆,有一群逆行者的身影奔赴在这个国家抗疫的前线阵地。
医生小黄,大年三十夜就赶往医院抢救病人,与死神赛跑了30多个日夜。她掀开防护面罩那一刻,满脸起皱的疲惫让人深深动容。后来,这个国家的大报用整整一版篇幅刊登了她的面容特写,那晶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最动人的光芒。
改变云南深山女童命运的张桂梅,支撑着一身病痛的身体,建起了女子中学,建校13年,让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走进了大学。欣慰地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展翅高飞,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说:“看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值了。”这样一个女教师,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置人于危崖却馈人间以芬芳,她是“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的雪中之梅面容。
我的初中同学何大民,在离城80多公里外的一所深山小学教书。草木温润吐香的秋天,我去看望在山里执教20多年的何大民,他正带领班里30多个学生在长满杂草的草场上升国旗。学生们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童真的双眸里是满满的神圣崇敬。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听见何大民在对学生们讲话,他这样说:“等你们长大了,你们要为养育的父母争气,为生养的国家争光!”这是一群父母外出打工的山里留守儿童,遇到冬天,他们一大早就打着火把翻山越岭来上学,呼呼呼燃烧的火把下,那一张张通红的小脸庞,汇聚成中国面容的一部分。
最生动的中国面容,实在是太多太多。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1963年从北大毕业后,这个“敦煌的女儿”从未名湖到敦煌莫高窟,接力前辈薪火,开辟明天大路,在半个世纪的风沙里,她用一腔挚爱,守护一洞壁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年代飞逝到白发岁月,只因心归处是敦煌。
重庆巫山人毛相林,坚守偏远山村40多年,苦干实干,带领下庄村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用7年铺就8公里“绝壁天路”。他在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在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
今年夏天,重庆城边熊熊燃烧的山火,一群摩托车骑手呼啸着上山,为奋战扑灭山火的勇士们送去了扑火物资。从白天到黑夜,从朝阳升起到夕阳落下,他们的手掌磨出了茧,膝盖摔出了血,摩托车的汽油不知加了多少次……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就像是召开“摩旅会”一样壮观。当中有送外卖的油摩托,有家用摩托,甚至有价格几十万元的越野摩托。整条进山的路上,都是撼动天地的重庆摩托大军。一声又一声马达声响起,在山间树林虽然听得刺耳,但在场的人无不感动。他们中很多都只有20来岁,平日里他们可能玩世不恭,或者有些吊儿郎当。但在危险来临之际,他们一拥而上,背着救援物资拼命往上冲。
“盒饭交给我,我来送。”“矿泉水我来送。”“面包交给我,我来送上去。”他们与山火奔跑,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勇往直前。他们说,自己只想为这座城尽一点微薄之力。还有那位只有19岁的75号骑手,他是那张火爆网络的“骑手与消防员一起救火照片”中的一员。在运送物资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也是最勇猛的一个。还有无数个穿梭在山火林间的无名骑手,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平民英雄。即使他们的衣服和脸庞沾满尘土,但依旧是闪耀发光,令人崇敬的重庆勇士,令人感动的中国面容。
我发现,我也是这浩大天幕下一张普通的中国面容。在一个国家奋进的宏大篇章里,在一个国家铿锵前行的步伐里,我庆幸,我是它茫茫森林里的一片绿叶,滚滚长江黄河里的一滴春水。
-文/李晓
稿件来源: 合肥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