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妈妈的石磨豆腐

时间:2022-11-07 10:58:03

  奶奶活着,西厢房里的石磨就活着。妈妈像磨道里的驴,一圈一圈踩着日月,跟奶奶和石磨一样活着。

  妈妈没过门时,爸爸告诉她,老人腿脚不好,半瘫痪状态,还偏爱吃豆腐,吃到顿顿有。妈妈没多想,妈妈是庄稼人,家里有那么多土地,而土地是植物的情怀,随便哪里划拉几耧豆子儿,还怕没有豆腐吃?

  那时爸爸刚当兵,妈妈图他根正苗红,却低估了做豆腐的工序,如果这工序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熬”。

  世上三般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三苦离不开水和火,又被人说成“水深火热,累,险,熬”。所以要熬得住工夫,熬得住心神,熬得住脾气,才能熬出好豆腐。

  石磨墩在西厢房。石磨是老辈人自己錾的,两片,厚重,纹路深刻。爷爷用过,爸爸用过,现在是妈妈用。妈妈抱住磨杆,晃动身子的姿势,似妙曼之舞。

  妈妈一直磨。磨到爸爸在部队提干了,磨到奶奶牙齿掉光了,磨到我能帮妈妈推磨了,磨到人家用电磨磨豆子了,她还是用她的老石磨。人家都用石膏卤了,盐水卤了,葡萄糖内酯了,她还在用多少年以前的老浆豆腐。人家用深井水一斤豆子可以做出四斤豆腐,她挑村南的土井水,勉强能做到两斤就不错了。虽然家里从老辈就是做豆腐的,但是因此而发家致富的却是别人,妈妈没想过发家,妈妈做出的豆腐,揣着那味,怀着那韵,从岁月深处走来,只有妈妈才能做出奶奶嘴里的老滋味。

  我第一次进磨坊时,很小,妈妈说那是磨盘,我就好奇,对着两片圆圆的石头抒情,这笨笨的东西能变出美味的豆浆,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睁大眼睛,一眨不眨看着,妈妈看透我心思似的说:“傻孩子,你不用看,不用学,有嘴吃就行!”我便站在一边,看妈妈转动石磨,等豆浆流出来,连忙拈一点放到口中,我喊:“呜,不好吃,又粗又糙,还豆腥味。”

  “哈哈……”妈妈停下手里动作,指着我笑着说:“做豆腐是慢工细活,有句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浆,妈妈还要烧过,滤过,点过,最后才是老豆腐。”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妈妈做豆腐和爸爸学的,但要好过爸爸很多,卤水点豆腐是个核心活儿,她火候可以掌握到恰到好处,奶奶想吃有嚼头的,就做筋道些。奶奶想吃软的,妈妈就把豆腐做到细嫩,丝滑,软软糯糯,入口即化。奶奶笑着说:“吃着俺媳妇做的豆腐,可想活一万年不走!”妈妈就欢快回应奶奶说:“妈,那俺就做一万年豆腐。”

  爸爸把兵当老了,他深藏功名,用自己的朴实纯粹、弘扬奉献写着精彩一生,我们一家完全可以出去,也完全可以出息,但他不,他要把人生表率做到极致。我们也乐意在农家陪着奶奶。

  妈妈豆腐做得好,名声也好,邻里八辈,都爱吃她做的豆腐,一碗圆滚滚,胖嘟嘟,金黄黄的大豆,就能换取妈妈的宅心仁厚,妈妈乡情融融,浓得化不开。妈妈总是很忙,星星还在稠密的时候起床,天亮前把豆腐做出来,还有一大堆农活等着她,该播种播种,该薅草薅草,还有鸡狗猪鸭呢!

  奶奶的纯朴,在妈妈身上留有浓重的投影,妈妈也成了奶奶一样和善的人。奶奶最终也没活到一百岁,离她的目标一万年相差太多太远。
 后来,我考上大学,妈妈带着她的豆腐手艺去了爸爸的军区大院,西厢房里的石磨,沉寂下去,成了老屋的镇宅之宝。郭之雨

稿件来源: 安庆晚报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