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一直觉得爷爷是位歌唱家,要不他怎么会唱那么多歌呢?其中,国歌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一首,也许是经历过大解放的人,感受颇深。其实现在想来,爷爷经常唱的基本都是那么几首,来回循环。他总是会变着花样用各种有趣的形式唱给我们听。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只要外出有事,便会叫来爷爷照看孩子。那会,他的拿手绝活就是唱歌,也不管孩子是否听得懂,使尽浑身解数把他会的为数不多的歌曲唱个遍。久而久之,我们也就喜欢上了听他唱歌,甚至邻居家小孩也被吸引跑来听。
那是夏季的傍晚,空气中仍保留着白天残余的燥热。大人们端着水杯在院子里乘凉闲聊,爷爷坐在大树下马扎上,我们几个小孩围坐在跟前,等待爷爷唱歌。只见他拍拍裤管的余灰,抿了口茶水,酝酿了一会,那熟悉的旋律便萦绕在小朋友们耳边。如古老的磬钟声浑厚且悠长。在这静谧的夜晚,蟋蟀的伴奏声显得尤为清晰,淡淡的月光洒在身边,增添了一丝舞台光的气氛,爷爷不仅会唱歌,还会讲述歌曲中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脑海中频频出现的永远是那幅温暖如初的画面:宁静朦胧的夜晚;皎洁明亮的月光;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位年迈的老爷爷;几个聚精会神的孩子。那样的情景我想将会永远镌刻在心上,无法忘怀。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爷爷根本没有学过唱歌,基本没有上过几天学。我们都好奇他从哪学来的歌曲。放学后便追着他问。爷爷说:“没有人教过,他的父母走得早,小时候跟着别人唱,长大后从广播电视里听的。”他经常告诫我们要好好上学,将来不仅会唱歌,别的什么都会。我想这也许是对他自己的一种遗憾的弥补吧。
渐渐长大的我们有时还会相约去听爷爷唱歌,尽管爷爷的歌声中有不少重复的,但我们依然听得兴致勃勃。这已然成了一份情怀,温暖,别样,浓郁……
我十八岁那年,爷爷去世了。那会我已经外出上学,不经常回家。从此再也听不到那个沧桑低沉的歌声,那个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声音随着爷爷的离世一起消失了。其实,爷爷的歌声不仅伴随着我的成长,更是润物细无声地教育着我。他并不是我的亲爷爷,而是大爷爷,他没有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爱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他没有文化,却知道人要勤奋好学,而现在的我离不开当初爷爷经常给我们唱歌后嘱咐的那句好好学习。
有一年,我与父母回到老家。远远望去,在路口的大树下,一位老人在给几个孩童唱着儿歌。看着此景,我的眼眶不觉溢满了泪水,这是世间最美的歌声。温美玲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