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进入农历九月,正是茅草菇盛长时候。家乡是山区,山上茅草随处可见,砍柴的时候一不小心都能捡到茅草菇,往往一天柴砍下来,茅草菇就能捡下一小筐。晚上回到家,将自家产的菜油烧热,倒入洗干净的茅草菇,和着辣椒一顿暴炒,特有的鲜味飘满厨房。
小时候,我特别热衷拾捡茅草菇,放学回家,书包一甩,提起竹篮就往山上跑。哪儿菇多哪儿菇好,我们这些年年拾茅草菇的小子们是最清楚不过了。一手持一根木棍,一手拎一个竹篮,弓腰瞄地,如同工兵排雷。眼尖的,能在茂密草窝窝中,瞅见与山土颜色几乎无异的菇子,怀着欣喜若狂心,小心翼翼地扒开地表土,用手指轻轻采下,掸下土渣渣,收入篮中,再继续前行“排蘑菇”。拾满了一篮子,提着就往家跑,往家中一倒,又接着往山上跑,直到母亲反复喊着回家的声音响在耳畔。
家乡像我一样的小孩子,拾茅草菇可谓“老少不欺”,大的,小的,统统进入篮子。母亲却不这样,对铜钱大的小茅草菇是绝对不拾的。她说,拾大留小,做事可不要做绝了。现在想来,那是母亲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
茅草菇捡回家后,理所当然地可以饱尝美味了。三九菇烧肉是我的至爱。母亲首先把家中特制的土猪肉切成片,放入锅中翻炒、脱生、出油,接着把个头大的洗净的新鲜三九菇掰成几瓣,倒入锅中,同时放入青椒红椒葱花蒜末豆酱等佐料,不停地翻炒,最后加入盐、酱油和清水,盖上锅盖焖至水干;出锅时,满屋飘香,尝一口,汤稠味鲜,香气浓郁,嚼之,质滑细腻,唇齿生香,回味无穷。
那些年,农村条件普遍不好,我家也不例外,母亲于是就将我们姐弟捡的茅草菇先行分拣,将个头大致匀称的拿到远在离家十几公里的集市上去卖,贴补家用。那些分拣后的小的、残缺的炒给我们吃,绝大部分晒干用来招待客人或过年时吃。茅草菇那种鲜美,绝不同于今天市场上味精的鲜,那是大自然独有的,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回忆。吴良伦
稿件来源: 安庆晚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