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宪宁
2019年11月8日,一生含辛茹苦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这一天,我真正读懂了“没了”一词的含义。
我的母亲杨振荣,一位普通平凡的女人,一位给我生命的女人,一位给予我一切的女人,在我心目中是伟大的女人,伟大的母亲。
母亲在幼年时失去了妈妈,她在苦难中长大,由于家境变故,没有读完高小就失学,但她没有放弃读书。一九四九年十月,刚解放时考进了皖北银行,这是合肥市银行的前身。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人民银行一位普通职员,一位出纳员,时而兼银行金库保管员,直至1985年为了带孙子提前两年退休。
母亲工作很努力,很勤奋。当时的银行工作,尤其是出纳员工作,全凭“手工”操作,拨算盘、点钞票、数“咯子”。年轻的母亲长年伏案高高的柜台下,练就了打算盘,点钞票,数“咯子”几十年无差错的佳绩。
年轻的母亲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小时候我和姐姐都上了全托幼儿园,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每个周六下午我都扒在小窗子边张望幼儿园大门口,想早点见到妈妈的身影出现。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一路上妈妈领着我们,唱着“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马儿你慢些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回到家中。
我们全家于1960年从省城迁徙到铜陵与父亲团聚。这之前,父亲为支援铜陵建设,与另外两位老师带着十几名学生来铜陵实习,后来留下来参加了铜陵银行工作。举家到铜陵时我还幼小,转学进杨家山幼儿园,也是全托在这里度过了儿童时代。
我的儿童时代,家里的日子是很清苦的,为了我们的身体成长,记得父亲还上山开荒种山芋,我和姐姐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母亲一剪一针一线裁制的,像对襟小褂子,布纽扣,现在想起这些儿时的衣服感觉还别有一番风情呢。
母亲与人为善,从不与人计较,也常常想法接济亲朋好友,为此还上过当,受过骗。记得有一年,她的一位合肥银行同事突然找上门求助,说丈夫生病住在市人民医院,急需借钱医治。母亲急她所急,把家里仅有的几十元拿出来,留她吃了饭。第二天,母亲又买了东西去医院看望,结果到了病房却查无此人。后来母亲打听到,这人犯了错误,早就被开除回家了。
母亲身教重于言教,影响了我这一辈子。她很少说教我,总是用行为来影响我。她在灯下学习,我也依偎着她身边读书写字。她做事认真,工作负责,做人诚实,受她影响,我在小学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而且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长。
母亲为人朴实无华,低调做人,没有丝毫的虚荣心。她的一位堂哥,就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之前母亲从来没有对我们提过,后来相关信息“发酵”,母亲才断断续续讲了一些情况。2007年我和弟弟陪母亲去合肥看望振宁舅舅(见上图,右一为本文作者)。中午吃饭时她坐在杨振宁身边,边吃边叙谈些小时候杨氏大家庭故事。可回铜后母亲一再叮嘱我们不说这些事,杨振宁是大科学家,世界和国家都需要他,我们过好老百姓的日子就行了。
母亲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什么事都能从容处置,放得下。生前曾立下一式三份遗嘱,告诉我们一旦得了难治的病,一定不必过度抢救。
母亲十分热爱和珍惜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在她生命弥留之际一再要求:走后一定穿上人民银行的制服远行。母亲将一套干干净净的银行制服一直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直到她最后穿上。
老天爷恩赐眷顾我的老母亲,给了妈妈高寿,96岁时寿终正寝了。
这些日子里,我时常梦见母亲,半夜惊醒后,母亲合肥话“呀儿”的呼唤犹在耳边响起,母亲房间里的书和老花镜仍在我眼前闪现:遥望窗外的星空,我不禁写下:“梦里母喊伢,醒来泪满颊。母在家尚有,母去空悠悠。”
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我们把父母骨灰安放到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时间如箭,转眼母亲离开我三年了,三次去大蜀山文化陵园看望父母,每一次我都长久地沉浸在无尽的缅怀情绪里……
母亲,儿子想您了!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